好久没有在网上听课学习了,可能是太忙了吧。曾记得问过一位朋友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看书的收获大,还是网络上看教学视频的收获大?问这句话的时候,我每天坚持在网络上看教学视频,感觉到收获特别的大。很多精彩的、精妙的想法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的。再加上在一起听课学习的老师的瞬间点评,对这节课的解读就更深刻了。朋友的回到答是,一切随心,只要是在学习,不管是看教学视频,还是看杂志,写文稿都是一种成长。只要自己感觉到“舒爽”就可以。换句话说,成看书也罢,看视频也罢,都是很私人的事情.对这句话,我特别记忆在心。只要在成长就可,不要拘泥于成长的方式。或者说,想看视频就看视频,想读书就读书吧。待在自己适合的轨道上就好了……
有的时候,可能就是那么一个瞬间的轨道改变,就会在某一段时间里纳入到另外一个轨道上去。几个月前的某天,突然感觉到看视频有点累,同时又很冷。因此,就拿了一本书到卧室,躺在床上看,此后,长时间喜欢看书了,几乎没怎么看视频。
今天,是几个月后再次看视频的日子。教学视频放的是“乘法的分配律”。上课的老师很是美丽,同时课又上的特别好。当时想到这样的一句话——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定比平时更美!
这节课,吕老师从买衣服算出总价格——用点子图分两段来记录位子数量——用长方形面积的两种求法,一步步地让孩子经历了直观的生活情境,半抽象半直观的点子图,抽象的长方形面积求法,最后让孩子建立起“乘法分配律”的模型a×b+a×c=(b+c)×a
由此可以看出,吕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是特别的强,以及对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是很清晰的。
课的练习阶段,出示一道判断题:47×(99+1)=47×99+47
孩子最开始得时候,说是错的。在回答为什么错的时候,突然说到这是对的。因为,左边是100个47,右边99个47加上1个47,也是100个47。
课的最后,并不是让孩子说“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引导孩子回顾这节课的历程。先是购买衣服,算出价格是一样多的;再是利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最后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建立起“乘法分配律”数学模型。
然后,通过一个判断题,有效的向简便计算技能训练靠近,为下一节课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