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30
晚上娃拿剪刀玩,突然高高地一个抛物线丢到书房门口,娃爸就在书房,虽然没有砸中,但是这个行为很危险,我马上对娃进行了批评,因为觉得是危险的触及底线的事情,我选择了严肃直接说教。
娃马上不高兴了:哼,坏妈妈!娃嘟嘴低头各种表情动作表示她生气了。我:大大,那你觉得,你刚才那个行为对不对呢?娃:对的,哼,坏妈妈!(其实她知道了丢剪刀不对,但是不接受我直接批评,情绪估值8分)
我:大大,你现在感觉有些生气是吗?不想被妈妈说所以生气是吗?娃不回答,我拿出下班刚买的两个小月饼:那你要不要来点月饼,一边吃一边考虑一下这个事情。娃两眼放光,看出她内心纠结了一下还是靠过来:要!(共情和食物诱惑转移,情绪估值降到5分)
我切了一小块给她,娃:太少了!我凑近她故作神秘:准备吃饭了,我们就先吃一点,不然等下阿玛又要说你吃零食吃不下饭了,不能让阿玛知道哦。娃接过月饼,但是一点不领情:啊,太少了!我:那你是选择吃少的还是选择不吃?娃:哼,坏妈妈!声音比刚才还大。(情绪上升到6分)
天色已晚,我今天想洗头,我决定把自己的该做的事情先做完。我:妈妈先去洗头啰,爸爸来给你讲一下故事怎么样?我给娃爸使个眼色,娃爸说好,马上过来要抱住娃,娃跑开不让爸爸抱。
娃:哼,太少了,坏妈妈!我:你觉得太少了是吗?那如果大块一点你还会生气吗?娃思考:会!我笑:你看,小块你也生气,大块你也生气,那不是一样吗?阿姨从厨房传出呵呵的笑声。我:大大,那要怎么样你才不生气呢?娃迟疑了两秒:我要一个大饼。我:好,没问题,等下吃完饭妈妈给你大饼!(nlp检定语言,表面答应,但实际上设定了条件是吃完饭以后才给,所以娃依然有情绪,不过情绪估值已经下降到4分)
看到娃的情绪有了好转,我关门洗头洗澡,娃过来把洗澡房门猛地打开,然后一溜烟地跑了,我故意发出惊叫:啊是哪个小坏蛋……随后娃又来想开我的门,但是我锁起来了,只要听到门口响动,我就大声说:是谁,是哪个家伙在弄我的门?娃开不了门,我听见她在客厅尖叫发泄了几声,然后就安静了。
(娃可能希望我一直哄她,但是看到我平静该做什么照样做,没有激起我的情绪,她自己一个人发脾气也没意思,大叫几声发泄就自己冷静下来了,她的天赋内省孔雀眼,自我调节是很好的,情绪值2分)
洗完澡,我扮演大怪兽出来:嗷,刚才是哪个小孩乱开我的门,嗷我要吃一个小孩……追了几次,娃又尖叫笑起来彻底气消了,我们重归于好。
总结:情绪的平复往往比激发需要更多的时间,很多时候大人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想当然地希望孩子的情绪像变脸一样马上好转,可是情绪哪里是轻飘飘的一下子就能被吹走的呢?骤落的情绪是打压,不是平复,情绪的纾解是需要分步骤,有完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