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甚是觉得事之分与定或为一必然,分与定又必相互推诿转化,实抱一混混沌沌的整体观而为人所感知。
其所分当在人之心性气质各不相同,且所处环境亦由于心气不一而各自分别。所分处就表面观即体现为得与失、成与败。人心虽内存魂与魄而无所不包,但仍惟有一动物性而受外物制约终难以解开枷锁。其所定亦应就心性而论。不同的人即一独有个体,其心生活与身生活从初到终只一气贯之,故有其连续性。连续即有定,此定便成就不同个体遇事之所分。故人之魂魄惟一整体,人群成一整体,事之分定又成一整体,心则拟天而无所不包,故人与事终容纳入一个更为广阔博大的整体。
要之,人生莫测,进退由心却未必据理。心安理得,只在得失相生,中道一念而已。
所以,得不到时就该坦诚和坦然一些,得到了亦应看远一点。美好是基数庞大的一类,故可望而不可得者占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对它们的欲念能催使人奋而向前,同样也能在深渊里回报人以可怖的凝视。如若是迂回有度便不至于被捧杀,如若是快乐却有节制、哀而不伤便总能避人于水火冰炭。得与失是事之分,得失即事之定。事之分定为一必然,此中相互推诿转化,人若真切了解,则能过得明白,活得通透。
想起来初学大学语文时,讲台上渐入佳境的教授似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一句话“人应该多观察植物,多跟它们打交道,去感受一个生命从小到大的成长,这样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当初只觉得此中蕴藉了许多道理,却始终说不清道不明。而今时序更迭两载,诸多感触融汇,于无序里反而透出些许有据的了解,终能试述一二。人要多与植物接触,是近乎格言的训诫,实为遵循了中国的古老传统。中国古人自耕作起始,故中国社会为一农业社会,中国文明为一农业文明。农业文明里的人们终日同植物等生命打交道,所以总乐于向内探索,对宇宙天地人生总是有着深刻的体悟与格外的敬畏。一粒种子,或在自然中由外力催发而播种,或由农人播撒而生根,此即从初便有了环境差别,而后不同种子的生命历程或可相去甚远已矣。在破土奋力生长之时,风霜雨露对其何曾一视同仁?农人施肥送水,若有力道不均,眼光不及,则又出差别。根茎粗细不同,枝桠旁逸斜出。禽兽催之令个别殒命,至若开花结果,又有粉蝶肆意停留,终成不同个体的千差万别。但农人一次收获,只论这一个整体。整体中诸植物各有其生命历程,其历程亦由各自所受环境影响以及先天因素而有分又有定。分与定相互推诿转化,植物群体有壮者有衰者,有生者有死者,此虽又容纳了两个极端,但一经收获或成株成林,则在农人眼里便化为一整体,仍是得失相生,终沦为中道一念。试将人生同此类比,若得真谛则多有明白通透,然后心便能沉静下来,人遂能有所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