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近年来,柳林屯乡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路径,结合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引领产业的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与产业互融共进、双向发展。
一、坚持党建引领,蹚出产业发展“特色出路”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柳林屯乡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辐射、引领、支撑作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盘活特色资源要素。东牛村天亮种植合作社是我区第一家将党组织建在新社会经济组织中的党支部,合作社推行“党支部+供销社+合作社”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扎实推进党建工作。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合作社里,规范了合作社的经营活动,提升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天亮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不断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通过科学种植、土地托管和流转、“黄金定律股份分红”、科技党员示范田等一系列探索,利用富硒土壤带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紫优5号”紫小麦,让传统农业合作社大放异彩。目前,天亮合作社已发展到栾城区3乡2镇26个自然村,社员405户,带动周边3000余农户,还吸纳了46个种植大户、合作社加入;建有2个基地、1个育种田,流转土地2000余亩,每年为村民增收300余万元。
在合作社年轻党员的提议下,天亮合作社正在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积极入驻电商服务平台,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销对接、带动农民增收,以电商蓬勃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发达。
二、坚持党建引领,凝聚产业发展“人才力量”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柳林屯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挖掘培养高素质带头人,将一批政治素质高、发展思路好的“致富能手”“在外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队伍,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激活产业振兴一池春水。
东李庄村李凇是一位“80”后的回乡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抓制度、建班子、强队伍、增活力。一方面,带领党员干部勇啃“硬骨头”,化解了遗留多年的宅基地纠纷,打通了规划40余年未能畅通的南北大街,极大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在建设精神文明工作上下足“绣花功”,组建舞蹈队、战鼓队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新建党建文化广场开辟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进“三治融合”发展。一系列举措为兴产业、促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李凇借参加省级培训班的机会,综合分析了东李庄的市场、区位、资源等因素后,决定由村集体、村干部带头领办合作社,流转村内耕地,引进种植中药材五味子、半夏300余亩,并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做技术指导,目前已经与神威药业达成合作,迈出了产业振兴的新步伐。
三、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产业振兴“融合发展”
产业要振兴,必须多要素聚集,更好地增强乡村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人民群众能够依托产业发展,持续增收致富。
柳林屯乡党委严格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达标清零”工作,明确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的主体责任和考核政策,推动村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发挥党员群众主体意识,抓住休闲观光农业重大机遇,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企业,建立合作社、休闲采摘园、农家乐等多种形式,鼓励党员群众大胆试、大胆闯,积极培育以农业为起点的“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一村一品”,不断做大做强生态观光农业,紫麦、香菇、生姜、桃、五味子等一系列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得到大力发展,也实现了从最初的“阳春草莓采摘节”到现在的草莓、葡萄、无花果、蔬菜等全年不间断的四季采摘。依托神农福地,种植红桃300亩,黄桃120亩;依托范台草莓种植园区,新建年收入10余万元温室育苗棚,还积极探索农业种植多样化,形成了集种植、采摘、观光、销售于一体的葡萄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户增收。
下一步,柳林屯乡将继续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以党群、干群合力,持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推动乡村产业闯出名堂,打响品牌,增强人民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不断培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为全区产业振兴贡献柳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