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一阵特别沉迷于阿加莎的推理小说,她的那些诡计、动机、作案手法几乎是后期各国推理作家的灵感库。但是,当你刷完一遍那些精彩至极的经典故事之后,再看她的一些冷门作品,就会觉得有些不给劲,或者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于是,我也就默默潜水做一个“阿婆粉”很多年,但是也没怎么看她其他的小说了。
这次旅行前挑选飞机书籍时,我偶然翻到一本阿婆的《弄假成真》,熟悉的波洛系列。开篇切入主题,纳斯庄园中即将举行一场游园会,其中安排了一个“寻凶游戏”。这个游戏是由著名侦探小说家奥利弗太太策划,但是她觉得在推进游戏的设定中,自己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有一只无形的手似乎在操纵游戏剧本。这种不详的预感让奥利弗太太很不安,于是她请来自己的好朋友波洛侦探为游戏保驾护航。但是,谁知直觉不久便成为现实,本扮演受害人的女孩真的死在了“案发”现场,而庄园的女主人海蒂也同时失踪了。
这一个设定很特别,从开头就预示着死亡必将发生,所以每一个主人公的出场,读者都会小心翼翼去观察蛛丝马迹。我知道,最好的破案方式是用波洛的角度去观察案情。阿加莎笔下的赫尔克里·波洛是侦探小说史上最经典的形象之一,他在电影中的夸张的灰白八字胡和略带神经质的性格非常深入人心的。所以,故事中波洛的形象与我而言是立体的,带着比利时口音。
但是不得不说,由于重要的线索和破案过程被阿婆隐藏了,导致我们的分析逻辑一直卡着无法分析得出结论。我的直觉是,妻子被害,凶手99%是她的丈夫,进而推测犯罪动机大概率是移情。故事中也有暗示海蒂的丈夫,也就是庄园主人乔治爵士有一些异常的表现。但是结局的反转还是让我觉得有一些跳脱和意外。
重读一遍小说中的关键情节,你会发现很多干扰的信息阻碍了你聚焦在关键疑点中。这也许就是阿加莎推理小说的魅力吧,人物群像,性格各异,似乎人人都有动机和嫌疑,但真相往往最直指人心,有些残忍,但是也符合人性。
这本阿婆的作品虽然不是那种让我读完之后,惊叹到不行的故事,但是又重燃了我心中热爱推理小说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