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置身于纷繁的世界体系,掌握单个知识点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并不值得骄傲。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把单个知识放到宏观框架下,用该学科的新思维洞见事物背后的联系,把这种思维方式作为分解事物真知的匕首。
说到这,不得不提及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和他的经典著作《嫌疑人X的献身》。
书中错综交织的推理情节和为爱献身的勇气让人唏嘘不已。文章的开头从一起普通的凶杀案说起,此时的凶手显而易见。转折在于男主石神,一位天赋堪比天才的高中数学老师,对女主靖子的一见钟情,不惜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帮她设计了故事的新版本,并帮助靖子和其女儿做足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据。
案件进入警方视野是从野外一具面容不清的死者切入,随着对嫌疑人的排除,警局探员一筹莫展。原本一切尽在大叔掌握,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靖子在她工作的便利店遇到了曾作为陪酒女时的爱慕男。此时,石神因爱生恨,通过跟踪、拍照、威胁等各种手段威胁女主,放弃和爱慕男的交往。
但从石神传给靖子的那张纸条里,一切真相大白。
原来,这只是他完美计划的一部分。
那具户外男尸是被石神勒死的一名流浪汉,开篇的死者已被石神尸解,最终的替罪羊,在他的计划中,是石神自己。
警方最终求助于汤川教授,石神曾经大学里的好基友。风流倜傥的汤川教授经过梳理事件,很快排除了案件假象的干扰,并多次运用推理假设的方式进行案件演绎。当石神自己认罪时,汤川运用学生时期对石神个性的类比,看出了个中玄机,并最终找出了案件真凶—靖子。
整个故事的描述即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是这样吧到为什么是这样的不断质疑进行,精妙的推理比比皆是。不难发现,这也是汤川教授和石神共同把知识运用现实,融会贯通的过程。故事的底层逻辑正是令人动容,为爱献身的勇气!
由此,东野圭吾向我们演绎了有效学习的真谛所在。
排除干扰、洞见规律;
假设推理、发现可能;
类比深化,别有洞天。
也愿我们在求知的路上拥有侦探思维,敢于做自己的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