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从来都是从争吵开始的,但离婚不是争吵的必然结果,俗话说得好,床头争吵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
两个从未生活在一起的人组合成一个家庭,除了新婚燕尔你侬我侬的甜蜜,更要面对实实在在的生活,分歧在所难免,争吵常会发生,处理得当,小吵怡情,处理不妥,大吵伤心。
争吵的起因千里百怪,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集了大大小小147种截然不同的理由,小到一句话一个表情,大到原则底线,而且发生的频率也很频繁,平均每周2到3次,很多都是爆发式的情绪宣泄。
导致争吵的原因主要源于夫妻个体的差异,比如说脾气性格、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原生家庭等不尽相同,个人的价值观、生活喜好、人生目标等存在差异。如果没有对双方的选择造成妨碍,就不会有冲突。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妨碍到一方时,就会引发冲突。例如,教育孩子问题上,可能各自有各自的理念,孩子刚出生,即使有不同,也不会有冲突,一旦孩子需要教育时,才会发生冲突。
所有冲突不是都会引发争吵,电视剧中常有这样的狗血剧情,穷小子娶了富千金,就会一味的隐忍,结果是老丈人一归天就变本加厉的“偿还”,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例子。很多的时候,夫妻一方为了避免无味的争吵,选择不挑明心中的不满和恼火,进行冷战,而另一方可能意识不到对另一方造成了痛苦,也就没意识到两人之间存在着冲突。
据调查,这样的比例占40%左右,这些没有表达出的烦心事日积月累,就越不满意夫妻关系的现状,当心理负担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象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收拾。
吵出来的冲突给了双方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避免两人的分歧恶化成更严重的问题。虽然面对冲突,我们不一定能立刻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是如果能较好地处理,则可以使夫妻关系更好发展。
夫妻双方对于矛盾冲突的反应,有的主动公开,辩驳争吵;有的被动绕开,回避冷战。有的具有建设性,增进夫妻感情;有的具有破坏性,导致夫妻关系恶化。
每个人应对的方式与他们的个性情商有关,也与所处的环境地位有着密切联系。
当夫妻关系融洽时,心理上会作出积极的解释,一般不会认为对方存在恶意,会用正面的方式与对方沟通,不容易陷入激烈争吵。
如果夫妻关系一般或者处于敏感时期,会心存芥蒂,产生怀疑和提防心理,从而选择消极的态度,要么回避冷战,维持表面上的平静和谐,夫妻关系就如一滩死水,迟早会爆发;要么激烈对抗,恶毒攻击,诱发各类家庭暴力,一发不可收拾。
无论哪一种方式,一旦形成习惯,这种处理方式会一直持续下去,导致和睦的家庭更加和睦,糟糕的家庭更加糟糕。
不要轻言离婚,离婚类似于家里的核武器,对双方都具有威慑和杀伤力。有的小夫妻一发生冲突就以散伙相威胁,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应对方式,试图用终结婚姻来强硬要求另一方服从和妥协,实际上就是直接退出了好好解决矛盾的努力,而没有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大概的结果有3种:
一种是臣服。所谓老婆讲的话,对的也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有的是因为爱或崇拜,有的是因为省事、怕麻烦,有的是因为感情投入较多、以家庭作为生活中心的人,希望将婚姻家庭维系下去;
第二种是对抗。既然不想过了,直接一拍两散。简单粗暴地应对会导致双方陷入负面情感的相互作用模式,来回不断地传递愤怒情绪,最后以离婚告终;
第三种是冷战。回避问题,坐视情况不断恶化。一种情形是单方回避,另一方穷追猛打,形成越追越避,越避越追的恶性循环。另一种情形是夫妻冷战,表面上矛盾搁置了,实际上炸弹依然存在。
他们共同的隐患是不利于夫妻关系的维系,一方或者双方会通过其他的途径来缓解焦虑,寻找安慰,比如出轨、同性癖、沉溺游戏、痴迷某项活动等等。
当然,最好是避免无谓的争吵,事实上无法避免,关键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一开始的态度,首先不能退缩逃避。再大的分歧都是家庭内部矛盾,相信夫妻间所有争执都是善意的,只不过是角度、认识和理解的不同,即使是触及底线和原则的问题,既然一方提出来,就是希望共同面对、共同解决,所以,一定要耐心听取对方的抱怨和质疑,过多的防备和逃避的意图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对方更加不安。如果自己不方便进行沟通、或是需要时间思考,可以直接、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难处、请求对方另行安排时间商讨。
其次切勿负面回应。即使对方用恶劣的态度对你,你也要尽力控制自己,不要用讥讽、挑衅、表示轻蔑等负面的方式应对冲突。因为负面回应容易激化矛盾,并使对方更容易记住对方做过的负面的事,一旦给对方造成伤害,双方都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弥补。
第三要就事论事。很多女性一发生冲突往往会引发曾经不愉快的回忆,容易翻旧账,用过去的错误论证现在的事实,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认为已经定论就没有谈的必要。另一方面说明过去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沉迷于过去压抑和伤痛之中,可以另外再谈,否则话,会推波助澜,一浪高过一浪。
核心是自我控制。很多时候吵到最后都会忘记原先争吵的缘由,纯粹的就是为争吵而争吵。因此,一定要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愤怒、控制住自己恶意的念头,用善意的方式去看待伴侣,用友好的进行沟通,一旦出现过激的言行,要及时喊停,等双方平静下来再行讨论,不要演变成双方来回地传递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