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百态都是文,人情万种皆成章。
慧心出妙文,得意对天下!
文/ 七彩霞衣
我这段时间在让自己保持日更,我发现日更最难的就是心里那根弦总是绷着。
今天写完了,明天文章不知道在哪里,明天好不容易有着落了,又想着,后天可得写啥呢?
这种感觉实在不妙,怎样让自己的日更轻松起来呢?
正为这个问题犯愁时,读到了写作老师的一篇文章《我是如何同时写5篇文章的?》。我也好奇,自己写一篇文章都一个头两个大,他是怎么同时写5篇的啊?
读完之后发现老师采用的是并行写作法,这跟我近期读的书《实用性阅读指南》里面提到的并列阅读法有些类似。
书里提到可以用并列阅读法同时阅读多本书,一天在不同的时段和地点阅读不同的书。
这个方法当然是妙极了,好比是把乡村公路只容一辆车通行的单车道,发展成大城市里的城际高速公路,两三个甚至三四个车道,可以多车并行。
如此以来,出一辆车,对写作来说出一篇文章的难度当然大大降低了,还可以提高文章输出的速度。
那么如何做到并行写作呢?
我把老师的思维和方法提炼并结合我的经验感想总结如下。
首先得转换思路。
我开始的时候就是只对着一篇文章死磕,不写完决不罢休。思维只能在这一篇文章上打转,一旦思路受阻,想着第二天无法日更,内心急躁无比,惶惶不可终日。反而更想不起来怎么写了。
最后要么流于说熟话,要么敷衍了事硬凹出来一篇自己都看着不咋地的东西交差完事。
看了老师的做法之后,知道可以一天之内并行写好几篇文章,我就这么做了。比如一天写一篇读书笔记,一篇写作知识,再加一篇小说。
这也跟并列读多本书换着读反而不怎么累一样,写多篇不一样的文章常常换换脑子甚至比只写一篇文章还觉着轻松。
而且第二天,只要从这些文章里选一篇完成度最高的润色发表即可,压力也小了很多。
有人就问了那么写这么多文章的思路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接着,我给出借鉴老师构思文章的三个方法。
老师提供了几个方法,我觉得非常好,我汇总一下:
1. 投石问路
打算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通常那篇文章并不会一开始就清晰的在你的脑子里。它有时候只是闪现的一丝灵感,一点火花,你得去抓住他,把它延伸成一篇文章。
就是投一颗小石子,就可以衍生出一条道路来。
你闪现的这个点就是文章的感点,比如我跟我儿子出去玩,他要买玩具我不给他买,他就哭。我就想这个事就可以写成文章。
刚开始当你用感点构思文章的时候,其实思路是比较模糊的。比如前面那件事,我是写孩子哭闹怎么办?还是写是不是孩子所有的需求都应该满足?
如果我选择孩子哭闹,那我就写他怎么哭,我怎么引导他安慰他跟他共同请,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就写完了。
2. 顺手牵羊
写完这一篇,我回头一看发现还有一个是否满足孩子需求的思路茬在那里呢!
我可以把这个思路捡起来,在加入别的内容写成另外一篇文章。
构思的时候往外发散的某一个的点也可以抓住写成文章,这就叫顺手牵羊。
应用这个思路之后,一件小事,一句话甚至可以写出好几篇文章来。投一颗石子,可以开多条路。
3. 节外生枝
当我们构思完成,列好大纲之后,开始动笔写文章。是不是我们的思维就一路顺畅的按照主题和大纲走呢?
未必?思维是很活跃的东西,你写着写着突然会有一些无关紧要,跟主题相近或者干脆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东西跑到脑子里了。
比如我写前面我儿子不买东西哭闹,是不是需要满足孩子所有需求?我就想,如果满足孩子需求,他就会被惯坏。
接下来想惯坏的孩子是什么样?父母什么样?父母应该怎样引导惯坏的孩子?到这里就跑题了,这已经跟满足要求关系不是那么大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这个跟主题无关,我不要他,舍弃掉。那么这个思路就夭折在那里了。
你也可以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写下来。然后你把岔开的这些内容放到另外一个空白的地方。
你写完这一篇回头再看空白处的这一段,会发现构思构思又是一篇文章。
比如我把惯坏孩子大人和孩子的行为摘出来,再分析一下深层原因,最后给出一些如何引导这些孩子的方法和步骤,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
纵使当时思路窄,材料少,构不成一篇文章。你放在那里,突然有一天,你有另外一个想法和思路,你发现这则可以作为新文章的反衬或者补充,也可以用得上。
所以凡是有意义的感想不要舍弃,节外生枝也可以长成一棵大树来。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
要想并行写文章,首先得转换思路,有同时写几篇文化的想法,然后去实施。其次,应用投石问路、顺手牵羊、节外生枝的方法多方来财,让你写文章的思路丰富起来。
总之,当你写作上路之后,会发现“处处留心皆文章”。
你出门遛个弯,就是一篇清新的散文;出去旅个游,就是一篇攻略;电影院看个电影,就是一篇观后感;读完一本书,就是一篇读后感;跟孩子聊聊天辅导个作业,就是一篇育儿文。
世事百态都是文,人情万种皆成章。
慧心出妙文,得意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