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篇第十二」5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为人处事始终谨慎勤勉、恪守于礼,天下人皆(爱敬之)有如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注释】
“司马牛”,即司马耕,字子牛,孔子弟子。
“亡”,音义皆同“无”。
“子夏”,即卜商,字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名列孔门十哲文学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依天道而定。成语,不译。
“君子”,指有德者。
“敬”、“恭”,同义词,《说文》均释为“肃”。肃者,持事振敬也,意即为人处事谨慎勤勉。
“无失”,似应指无失于“敬”,意即始终谨慎勤勉。通常是将“无失”解作“没有过失”。然而人为德行才具所限,焉能无过?只不过若能始终谨慎勤勉,则虽有过,亦可谓已尽人事,足可无愧于心。故不从“没有过失”之解。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句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天下人皆爱敬之有如兄弟;其二指君子出于仁爱之心而视天下人如兄弟。
“患”,忧也。
【评析】
前文我们曾经说过,司马牛之兄桓魋(音“颓”)因在宋国作乱而被宋景公讨伐,以致兄弟五人相继逃亡、各奔他乡,司马牛为此忧心忡忡。孔子便开导他道:“君子不忧不惧”。但兄弟五人的四散分离,仍让流浪异国他乡的司马牛倍感孤寂,故“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见司马牛难过,便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哲言开导他。这句话通常被指为宿命论的观点,并与消极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但实际上,儒家却是最主张积极入世的。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忠信”,“为人谋”以“忠”,“敬事”,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等,都有竭尽全力以“尽人事”的含义。就连孔子本人,也落了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的雅号。因此对儒家而言,“尽人事”就是“尽仁事”。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既是在“听天命”,更是在表达对于“天道”的敬服、感叹“个人”相较于“自然”的渺小、以及对“人力”无法超越“自然之力”的释然。这其实是表现了儒家既积极进取又不失达观的人生态度。
子夏认为,只要能始终谨慎勤勉、恪守于礼,就算是“尽人事”了。人只管“种因”就好,对于结果则大可不必担心,只需顺其“自然”“以听天命”即可,正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天道好还,有因有果。比如,“克己复礼”即“尽仁事”,是为“因”;而“天下归仁焉”,则为“果”。君子既种“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之因,则天下人焉有不爱敬之一如兄弟之理?故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其实孔子所谓的“出则悌”、“泛爱众”,其中便已含视天下人为兄弟的主张。更何况君子为有仁德者,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自然视天下人有如兄弟。故曰“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