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怀揣着一颗求学问路的心来和大家探讨这个关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自信与自卑的话题。
一 自卑与金钱无关
我想许多人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一定是嗤之以鼻的,在我认识的许多人里我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我发财了就不会自卑了的想法,然而结果真是这样吗?
我们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俗词叫“暴发户”,就是突然之间发财了,然后就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虽然有钱了,日子也好过了,但依旧还是改不了身上的一股“匪气”(就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和短浅的见识),由于贫穷太久,急于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说到底还是自卑的表现,也没能改变别人的看法,唯一的区别只是以前没钱,现在有钱。
无意中看到一个作家在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她说:自卑是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性格,无论你以后怎样改变都掩盖不了那突然而来的自卑。
说实话,我并不是很赞同她说的这句话。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改变,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时间段什么都在变,再假如我认同她的话,那么又是什么决定我们小孩子的时候形成的性格究竟是自卑,还是自信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我从山村里出来了,不过离市中心依然还有一段距离,那时父亲为人处事,社会交际都比较好,母亲也是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唯一可惜的是父母都只有小学二三年级的文化,父亲也不懂得怎么教育子女,从小对我家暴,自然而然我也就比较内向自卑,那时候去一次市中心都是忐忑不安的,即抱有期待又会莫名其妙的紧张,生怕那里就会做出什么丢人的事来,被别人说“土包子”,可是后来长大了,在市区出入各种地方,酒店,KTV,迪吧,会所,健身房。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值得丢人的东西,只是在于懂或者不懂,熟悉或者不熟悉,你对一个地方熟悉了,自然而然会变得轻车熟路,有信心起来。
尽管后来家境宽裕了一些,可是我发现父母身上依旧还留有一些自卑,这种自卑不是表现在卑躬屈膝,或者没有担当,相反父母在当地是受人尊敬的,也是很有能力的人。可是我为什么依然会这样觉得呢,主要表现在他们不肯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知识,以及一切只要涉及到一点点技术含量的东西都会来一句,我们没读过书,整不来,你们帮我们整,哪怕只是一些特别简单的东西也不愿意去学。仿佛内心一直有一种抗拒一样,后来我明白了,原来自卑真的与富贵贫穷无关。
二 自卑与世面无关
许多年轻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个“北漂”的梦想,在前几年北上广是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地方,那时的我怀揣着我的梦想也去了北京,感觉和想象中大不一样,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堵,车堵车,人堵人。到哪里都是车,到哪里都是人,看到来自四面八方在这里居无定所漂泊的人,像阴云密布下四处避难的蚂蚁,不住的奔波。我在北京卖过一段时间房子,最爱听到人们口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我像买房子的人吗?我就是在这里打一辈子工也买不起这里的房子啊,我迟早是要回家的。
后来我明白了,是啊,人不论怎样都该找到自己的家,不是你在那里家就在那里,而是家安在那里你才能在那里。所以后来我就想难道这许许多多出去见过世面的人,他们就不自卑吗?不,相反他们更容易神经敏感,出去后他们并没能融入到那里去,无法在那里安定,无法把那里当做家一样来生活,回来以后,并没有因为出去见过世面而自信起来,所以后来我就想,自卑到底与什么有关。
三 自卑与生命的广度与厚度有关
在这些年里,我时常暗自思索,造成一个人自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做事情总是会唯唯诺诺,畏首畏尾。而自己自卑的时候又是什么使自己自信起来的呢,有时候甚至盲目的听从别人的片面之词而无自己的主见。直到后来阅读了大量书籍,懂得了许多从未懂得的道理,接触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的知识,渐渐明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与改变。
其实我们人就是一个逐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人,改变便无从说起。所以后来我想其实改变我们从自卑变的自信的原因其实就在于两点…………
生命的厚度
其实就是当一个人逐渐的长大老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总结起来得出自己的理论,自己的方向,和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自己的生活方式。
生命的广度
去过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接触异地的风土人情,掌握许多新的知识,社会经验变得丰富。
当一个人的生命厚度和广度变得越来越加厚重和宽广之后自然而然会变得自信起来,当你懂的东西足够多,灵魂丰富,为人内涵有深度,自然会处事不惊,以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来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