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女子常會覺得大多數男人惡心、無用,也難怪她們其中的一些會想和同性談戀愛了。
作家、女權活動家:瑪麗 · 沃斯通克拉夫特 (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
用法:瑪麗 · 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寫作和她的生活經歷都為確立一些女權主義的基本信條做出了貢獻。
如果簡單把女權活動家瑪麗 · 沃斯通克拉夫特說成是一個女同性戀者可能會造成誤解,不過她的確為女性所吸引,特別是她的一個好朋友叫范妮 · 布拉德。而且她的確不循規蹈矩:愛上結了婚的畫家亨利 · 福塞利之後,她提出跟他和他的妻子住到一起,組成三角家庭。福塞利不予認同,并結束了這段戀情。
在那之後,沃斯通克拉夫特很快寫出了《瑪麗:一部小說》,被很多人認為是由女性寫作的第一部女同性戀小說。到了1790年,她為了支持法國大革命,寫了一本《人權辯護》,大獲成功之後,沃斯通克拉夫特受到鼓舞,于1792年創作她最著名的作品《女權辯護》。它被視作女權主義的奠基之作,主要觀點不是男女平等,而是兩種性別要有同等的權利。最為重要的,它論述了女士即使表面上在智力上弱於男性 —— 用她的詞彙說,是“寵物小狗” 或 “玩具” —— 這也是因為男性幾乎完全剝奪了她們受教育的權利,而且從嬰孩時,就往女性頭腦中灌輸她們最重要的事情是吸引異性。
沃斯通克拉夫特活著的時候,遭受了不少冷言冷語,她給一個叫吉爾伯特 · 伊姆利的男人生過一個孩子,而后感情變壞,她兩次嘗試自殺。最後,她在哲學家威廉 · 戈德溫那裡找到真愛,只可惜誕下千金之後,沒過幾天就死了。他們的女兒就是後來寫出小說《弗蘭肯斯坦》的瑪麗。在極度悲痛之中,戈德溫寫道:“我確信這世上沒有能與她相提並論的人。從我們相伴的時光中,我知道我們能讓彼此幸福。而今往後,我完全不再期待生命中還會有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