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咨询中,很多生活琐碎看似不经意的言谈举止都影响到孩子的认知既而行为偏差。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当母亲在倾诉孩子"自私,唯我独尊还理所当然,不体贴做母亲的付出,对她言语伤害……"时,我只是婉转告诉她"先省视自己吧,先改变自己吧。"
"舅舅听你放假了,叫我们都去他家吃饭。"妈妈对回到家的儿子说。
"不去,舅妈做的饭菜太不好吃了,而且他家又是楼梯房,那么高楼层,不想爬。"
"是的,我也是跟舅舅这样说的,孩子肯定不会去的,他们家太清淡,哪怕每次舅妈说我们去她特地多放了盐,调料,也不好吃,房子也是,八楼,我都要歇三,四次。"妈妈附和着。平曰饭桌上也是用自己的标准总是评判各种鸡毛蒜皮的事,为此,爸爸还提醒过好多次,同一个锅,同样调料,同样的菜品,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味道。生活中的琐碎亦如此。
"我们难道仅仅是去吃饭吗?舅舅舅妈听见你回来,那么高兴,亲人间在一起聚一聚是情义,舅舅一大早就去买了你爱吃的三文鱼,大龙虾。"爸爸说。
"每次热再热情,花那么多钱,还不如请我们去㚈面吃。舅舅说外面不卫生,那有那么多忌讳?象他那样外面餐厅都不用开了。"妈妈的认知完全偏离生活中的不评价原则,真情是无价的。
"是你弟弟和弟媳吔。"爸爸试图不发生矛盾,做出提示。
儿子不再讲什么,只一句"你们要去你们去,我在家玩电脑,泡方便面吃。"
"你看你儿子宁愿在家泡方便面。"妈妈居然还笑了起来,不忘作个比较夸自己“你看看,我做的饭菜多好,把你儿子嘴吃叼了。"
″我们早点过去帮一下忙,小姨他们一家也过去。"
"舅伯,舅妈。"小姨的两个孩子到了七楼就开始喊。"哎呀呀,舅舅舅妈的小棉袄来了,儿子,赶紧给小姑父小姑姑他们倒水。"话还没说完,儿子己从房间出来笑盈盈接待小姑父小姑姑,并且手上拿了两瓶酸奶给两个小表兄妹,"等会哥哥带你们到楼上去玩蹦蹦床,楼上还有秋千。"
"今天你们不用帮忙,我一个人全部弄好,一个红烧排⻣,一个鱼头豆腐汤,一个芥末沾三文鱼,一个大龙虾,一个青菜,一个青椒炒瘦肉,一只鸡炒板栗,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淮山炒木耳,一个䒱水蛋……"
"哇塞,听嫂子讲都流囗水啦,每次在你家吃都吃好多,太好吃啦。"
"打个电话问姐夫他们什么时候到?"小姑一边对小姑父说,一边进了厨房,"嫂嫂,我来打下手,每次都辛苦你。""不用你帮忙,你看,该弄的全部已弄好了,你姐他们来了,菜就炒好,你上楼陪孩子们玩吧。"姑嫂间一团和乐。
姐姐那边因为劝儿子,有些不开心。爸爸在劝说"舅舅舅妈那么爱你,而且小姨他们都己经到了。一家人在一起多热闹。"
″算了,他不去就不去,我们走。"爸爸妈妈只好下楼开车。
"跟你说过多次,不要评价别人,不要老说你个人认为不好的,每个人角度,经历,环境不一样。多说好的,积极的,即使要说你也私下说。孩子大了,马上谈朋友,说不定别的女孩也不喜欢你又辣又咸的口味哩。″
"不喜欢还好些,最好他们过他们的,我还少一事。"
不再言语。二十分钟就欢聚一团。
"嫂嫂真是用心,每次做菜都照顾我们口味,有淡有咸有辣,平时哥哥吃得清淡。″
″㐅乂乂,同学邀去玩去了。"爸爸打了圆场,"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世界。"
是的,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世界,当在社会上生存时,由他自己慢慢调整,磨合。如果家庭认知和行为不会偏差,他应该沒那么多"自我"的棱角,既不会伤别人,也不会伤自己。
人的一生自己替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