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前旋后是前臂围绕其长轴的运动,它牵涉到两个力学上相关的关节:
※上尺桡关节,解剖上属于肘关节。
※下尺桡关节,解剖上独立于腕关节。
这种前臂的旋转使腕关节复合体具有一个第3自由度的运动。
因此,手这个上肢远端的效应器,能够在任何位置上抓握或握持物体。有了这种解剖特点,就不需要在腕关节安放一个三轴的球窝关节。如果没有这种旋转活动,将会导致严重的力学上的并发症。
因此,桡骨的轴向旋转是理论上最合逻辑且简洁有效地解决手部活动的办法,即使它运动时需要第2块骨的参与。桡骨不仅本身可以起到支持手部的作用,而且在第2个尺桡关节完整的情况下,可以绕着尺骨旋转。
4亿年前,当某种鱼类离开海洋,登上陆地,进化成四足两栖动物时,它们的鳍部发生进化,前肢和后肢出现了具备第2节段的骨骼特点。我们远古的海洋祖先——总鳍组鱼,已经有了这种骨骼排列的特征。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旋前旋后的测量要求】
只有当肘关节屈曲90°且紧靠着身体时,才能够分析旋前旋后动作。而当肘关节是伸直时,前臂和上臂共轴,由于肩关节也存在轴向旋转,前臂的轴向旋转会与上臂的轴向旋转相混合。
【在肘关节屈曲90°的情况下】
※参考位或中立位或无旋转位(图3-1)被定义为拇指尖朝上时前臂的位置。掌面朝向内侧而且没有上臂的旋转。可以从这个位置来测量旋前和旋后的运动范围。
※旋后位(图3-2)被定义为掌面朝上,拇指尖朝向外侧的位置。
※旋前位(图3-3)被定义为掌面朝下,拇指尖朝向内侧的位置。事实上,当我们从正面观察前臂和手部,视线与前臂在同一个轴上:
——处于中立位的手(图3-4)位于与躯体正中矢状面相平行的垂直面上。
——处于旋后位的手(图3-5)位于水平面上,旋后幅度有90°。
——处于旋前位的手(图3-6)无法达到水平面,旋前幅度有85°(后面我们会解释为何无法达到90°)。
这样,如果排除前臂的联合旋转,那么旋前旋后的总运动幅度接近180°。
如果考虑肩关节的旋转,即肘关节完全伸直的情况下,旋前旋后的总运动范围如下:
※当上肢垂直悬于体侧时,旋前旋后范围是360°。
※当上肢外展90°时,旋前旋后的范围是270°。
※当上肢屈曲90°时,旋前旋后的范围是270°。
※当上肢位于垂直于地面的极度外展时,旋前旋后范围刚超过180°,再次证实了当手臂外展180°时,肩部的轴向旋转实际上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