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回家的日子就这么快,一瞬间就定了下来。
离开北京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持有7日之内的核酸检测报告,且是低风险区的。原先这边能指望上的单位医院被临时征用了,第一次核酸检测没有预约上。只好求助于总部,总部在京单位多,肯定会有办法的。
这个时候组织的力量、集体的优势就呈现出来了。如果是我们个人预约,我们得挨个医院试着去预约,没有预约医院不接待。走团体预约的通道,就方便快捷多了。
最先我们预约原先单位挂靠的医院22号核算检测,结果医院被征用停诊了。想着当下北京这情况,不知道预约到什么时候了,网上说都预约到9月份了。我们也没有报什么希望,想着端午节前能预约上就行。一切都在忽然之间,忽然我们就接到通知,说2020年6月21日可以做核算检测,不远,就在在航天总院。
6月21日,六点就爬起来,通知我们7点前要赶到。等我们急匆匆赶到,做核算检测的人已经排成长队了,不知道这些人几点到的,什么时候预约的。个人检测和团体检测不在同一个院子里,但同样到处都是排满队的人。一方面是政府要求做核算检测,一方面是个人需要,有去过菜市场的,有要出京的,有安妥心里的,总觉得自己好像接触了什么人,求得安心。
医院院子里已经临时搭建了数个蓝色的、白色的帐篷,整个医院也忽然进入战时状态,上下快速运转起来了。
太阳早早就爬了起来,天空的云朵也不知道躲哪里去了,一大早晒得人身上发热,都想躲阴凉的地方去。
太阳晒得人发慌,长长的队让人心里焦躁,加上做核算检测,都捂着大口罩谁也不敢掉以轻心,真是一分钟也不想在这里待。
医务人员反复督促队伍状况,时不时就挨得太近,时不时就挤成疙瘩在一块聊天,医务人员从头喊到尾,你们两个,你们、你,距离,1米,太近了,聊啥呢,啥地方不能聊,跑这来聊。嗨,带呼吸阀口罩的那位,你这口罩赶紧更换,赶紧去,不能再这待着。
北京的检测借鉴武汉的经验,三人一组,三个人的样本去取一份混合成一个检测样本,如果都成阴性,则剩余的样本就不需要检测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排到我们时,太阳晒得身上出了汗。前面的三个样品采集大棚里,每个大棚里一位样品采集人员,大棚外太阳下分别有3位发放试管和登记的医务人员。每位医务人员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你能想象他们身上的热,他们流的汗。
我仔细观察我前面大棚里的那位姑娘,手上一刻不停歇,低头排列装样品的试管,转身取采样的棉签,然后走上前来,抬手,弯腰,采集样品,然后转身走回,封闭登记样品。大棚的背后是一台大功率的电风扇,呼呼作响。但这样的天,这样的防护服包裹,身上的热你能想象得到,想到你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给我检测的是一为年轻的姑娘,我仔细看着她。今天也许来的很早,尽管隔着防护眼罩,我还是看清了她的眼睛,她精心的化了妆,沾了长长的睫毛,化了淡淡的眼影,皮肤显得很白,额头一丝皱纹也没有,应该是个非常年轻的姑娘。她一点表情也没有,只看着她手里的工作,多余的心思没有的,有的只是紧张的工作,多化验一人,就多一分安心。
这个时候应该赞扬一下医务人员,在她排放试剂瓶时,我打心底说了一句,你们辛苦了!这天,真是太热了!我又说,两个小时能换一次班吗?也许听见我感谢的话语,她轻轻回了我一句,两个小时换班。我说,多亏两个小时能换班,要不然,这怎么受得了。
看着忙碌的医务人员,当时心里真是特别有感触,他们真是太辛苦了!这样的天,这样繁重的工作量,光是那一身捂着的汗,就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排队的时候,有三位农村妇女,从衣着打扮说话上判断大致差不离,也许她们也许早早来到北京打工,只是疫情突发,她们只好返程了。她们说已经是检测第四天了,报告还没出来,着急的跑来医院打问了,医务人员也忙得不可开交。外面大棚取报告处没有她们的检测结果,她们只好到处找人打听,也不知道她们后来取上结果了没?
剩下的时间只能等待了,我们原先想着21号化验,新闻报道上说最快要3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我们也想着最早最快24号可能会出结果。但心里总是抱有侥幸,我们没事就刷医院公众号的信息,看看结果出来没。
23号上午,几个人分别刷了信息,一点影子都没有。23号,4点多时,再刷信息时,忽然结果就出来了,尽管心里想着没事,但是打开报告时还是有些紧张,不知道检查结果正常不。待到看到结果正常,立马就想着第一时间冲向医院,人立马紧张起来,又想着明天就走,现在就订票。我们火急火燎打车向医院赶,在前往医院的路上,我们定好了24号离开北京的车票,然后立马向单位汇报。
单位的同事警觉性高,经验丰富,说北京西站在丰台区,丰台区属于高风险地区,乘坐火车属于高危险。他友情提示我们,谨慎做出选择,因为之前有人乘坐高铁回来,健康码忽然变成红码了。变成红码,那是要集中隔离的。于是我们连忙退火车票,预定飞机票。多亏了网络和手机,一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搞定。
就在前往医院的路上,我们确定了返程的日子,定了火车票又退了火车票,改订飞机票,剩下的就是面对明天如果过机场的关口了。
医院的人潮已经退去,显得宁静下来,一切又恢复了平和和自然。医生说来一个人上楼就行,不要扎堆,于是我们就留一个人在三楼,我们站在医院外面的空地上等。还是要小心一点,谨慎一点,捂紧口罩要紧。
检测报告终于拿到手了,感觉像个假的,上面也没个医院的联系方式,只有姓名和本人的手机号,而且纸张质量也不好,打印排版也不怎么美观,连我自己都怀疑这是不是真的,就能想到别人,那些没亲自来医院取报告的人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也是一个5人小分队,虽说是临时性的,但在一起也有二十多天了,彼此熟悉了,友情也慢慢沉淀了,突然就分离了,这一离别就是永别,因为再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作机会,再也不会我们5个人刚好遇到一起。
凡是遇见,皆是缘分。珍惜每一个遇见的人。
23号晚上,我们克服疫情的重压,组长早早严明,他来张罗,他来筹划,为我们从徽菜馆整来好几道大菜,就不能敞开喝,但总要有酒,买了几罐啤酒。啤酒也是酒,一样可以表心意、抒发感情。
我们频频举杯,虽然无人说离别的话,但总有一丝离别的伤感,怎说散就散了,还有那么多的计划没有执行,本来还想着端午节一起过呢,一场疫情改变了一切,我们在匆忙之中就要告别了。一大盆整鸡带汤,炒肥肠儿,炒鸡胗子,炒豆干、炸酥肉、炸带鱼等等,一个也没有吃完。
24号一大早,还有些工作要收尾,我们计划中午吃完饭就走。早上到办公室不久,我们组长就不知道去哪了,消失了好久。忽然组长风尘仆仆回来了,手里提了稻香村的红色袋子。组长说,没想到突然就散了,想着让外卖送来,可又一想,现在这疫情情况,外卖小哥显得也不那么可靠,还是自己亲自跑一趟了。
感谢组长的盛情,感谢组长的这份心意,我们几个外地的,来到北京又是请我们吃、又是请我们玩的,临别还送礼。真是让人感动,真是觉得短暂的相聚,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也许因为我们这个临时组合,并没有个人恩怨,并没有共同的利益之争,就像同事。一场同事久了,能和同事成为知心朋友的估计少之又少吧!
回家的脚步是匆匆的,心里是急切的,所以24号中午的饭味是无味的,潦草的,只是填饱肚子而已。一一握手,一一道别,真的有点别离的感觉。
一走到路上,就开始刷自己的西安一码通、北京健康宝,看看是否还正常。在早之前,一直关注西安方面从北京回来的政策情况,一直担心自己被划到高风险区。就像我们原先看武汉人一样,只要是湖北的,都看作是疫区来的,一律劝返,一律严格管理。就像有人说的,你别跟我说你是湖北那的,我连武汉在哪都不知道,你跟我整那些有啥用,总之你是湖北的,武汉在湖北,就是这么个理,你就不能进小区,必须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