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决定2020年6月底辞职,从北京回老家省会城市工作之后,做了三件事:
1、第一件事,从今年2月份开始,自己学着买点基金,正式开始理财。
挣得不多,也没有找人请教,就是边学习边买。存了一些定期(一年5%收益率的“银行定期精选”),还买了一些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亏过一支大概4个多月,后来卖出了(这支亏了100多)。
截至2020年7月10日,我的理财型基金整体收益率已经超过了19.8%,收益逼近了4000,有一点成就感。而在5月20日左右,当时的基金收益率不到7%,5000块挣了300多,有一点成就感。
我希望长期坚持定期的基金理财,慢慢摸索,把基金投入、收益率提升上去(这个没法让别人教、只能自己边买边摸索,刚开始的时候也容易亏);
2、第二件事,在朋友的鼓励下,我从5月初开始坚持每天写作,运营自己的自媒体。
我毕业4年,一直做文字工作,类似于记者,写作、采访、主持、策划、活动执行等都做过,我同学知道我喜欢写作,她劝过我几次,让我试下自媒体或者开始动笔写一些自己的故事。
第一次写故事是在2020年劳动节假期。那段时间,我因为工作上状态比较差,经常觉得很累,就跟当时的公司连着劳动节一起请了几天假,可以休息10天。
那10天,我突然就有了沉淀下来写作的想法,10天内完成了12篇故事的创作,最早把它发在微博上,2周后开始把原创作品发在简书。
截至7月份,我已经在简书达成了超过45天的日更记录,在5月份就实现了连续写作21天的小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小的突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3、第三件事,明确我的职业能力,确定要做“离开北京回省会城市”的决定。
我有一段时间,很怕自己会因为结婚而“丢了自己”,担心自己回省会城市后找不到至少能维持同一生活水平的工作,每天沉浸在这种担忧中,拔不出来。
后来,我意识到出现这种问题和“婚前恐惧”有关,我先和两个好朋友聊了聊自己的困惑,在聊天中发现自己的矛盾点和不足。然后,我和男朋友聊了聊婚后关于“我对结婚和工作的焦虑”、“婚后花钱和存钱计划”、“房产证加名字”的问题,他帮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注:我和男朋友经济上独立平等、没有谁依靠谁,礼物、交通费这些我也会出),同时也更加理解我的想法了。
做完这两个步骤后,我的想法更清晰了:1要坚持写作、2是做好本职工作、3是调整好心情准备做更详细的职业规划、4是寻找下一份工作。
我对下一份工作的求职期望是:不转行,先凭借目前的能力、职位、年轻等优势去找到能匹配的大平台和大公司的好工作(往上跳一跳,而不是平着找)。当我离职的消息在6月底-7月初经由我的朋友圈传出去之后,同一个行业已经有关系还可以的某家公司向我抛来了橄榄枝。
目前,经过一番沟通以后,家人、对象还有我的朋友都很支持我。所以,我不认同稳定下来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有清晰的目标,想清楚了,就去做吧。认同自己、相信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