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从加入简书,在这里认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孤单,热情,不服输,却又带着很多的忧郁伤感。他们有时激情四射又悲天悯人。他们对未来充满梦想,又模糊的不知去向。有想当作家的豪情,又有点扼腕叹息。记得自己刚开始加入简书,就问过前辈一个一点都不幼稚也不可笑的问题:我们这么写能出头吗?就好像一首歌曲里的歌词:我们这么混下去能成功吗?下面就是他给我的回答:
看你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个年轻人吧?我认为,写作是一种爱好,对自己的能力(综合能力)是一个提升,看你怎样定位了。无论是写作还是其它工作或其它才艺及技术等,要想取得成功,都是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行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我觉得他说的非常现实。一蹴而就的事到哪里去找?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做好定位,擅长什么体裁,就专心把它写好,不要哗众取宠。当我们有了想抒发的想法,有了可以借用的素材,有了自己的空间,一鼓作气,酣畅淋漓地,竭尽全力地表达出来,就像沉淀多年的能量全部释放,等完全写出了自己的想法,那种欣喜与兴奋是无法用别的东西可以换来。这可能就是写作的原始动力吧!记得有时在写作过程中,灵感、词汇的自由衔接与组合,会产生一种比想像中还要好的效果。那种开心只有自己能懂。
2
记得当时写了一篇小说,这个小说在写作过程中经历的坎坎坷坷,完全都可以再写出一篇很长的文字来。那篇小说的素材是五年前在都市报上看到的,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很老实厚道的保安,在值夜班时捡了不小的一笔钱,他一直在夜里等着失主回来,后来失主回来了,为了表示感谢,执意给他一笔钱,他死活不要。后来他老婆知道了这件事说的他傻,因为此事还差点和他分了手。这个保安快四十啦,也是好不容易才找了个媳妇。这个保安的家庭条件很不好。我看了这个报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想有了时间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写作有了灵感、想法和冲动,就像肚子有了虫,不写会非常难受。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空把它写下来。当时写的很快,也很不成熟,写完就发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很快几年的时间又过去了。有一次在听喜马拉雅某个作家的访谈,她说她的每天都在家写两到三个小时的文字,三个月就可以写个三四十万字,写好后,就会有影视公司来找他,购买她的版权。当时主持人说:你最近得了百花奖,作品如果去竞拍应该卖的很高吧?这位作家很淡然的说,“我觉得差不多就行啦,我没心思管这些事”,随后就说起她的下一部作品,说的神采飞扬。听到此处我又想起了我的小说,它在我的博客静静的躺在那里,我又要重新整理,重新再来写。当时写的的确一点都不好。随着这几年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认识的提高,我有了很多的想法。就这样,打开尘封的博客,边修改边写。觉得差不多了,就在简书的文集里写,又是边写边修改,不知改了多少遍!标点、段落,怎么更好?不断的改,不断的改。到后来写的快结束啦,自己突然对字体大小不满意,完了选择全选后刚要改,结果一不小心全部删掉了。当时真是气的……怎么办?只有重新写,这就是最好的办法!在重新写的过程比之前的一又添加了不少内容,也更改了不少。等到眼睛酸了,颈椎累了,还是不想停下啦,一停好像灵感就会跑掉。晚上十一点了还在写,实在不行了,躺床上眯了两三个小时,凌晨五点多钟起来再继续写。就这样反反复复,一个不长的小说,出生如此艰难!后来终于如释负重,发布出来了,后面又是满满的期待。后来选入专题,这个小说到此结束。这其中辛酸只有自己懂。
3
写作没有完美,他没有固定的路子,且随时在变。下面说说金庸,他的作品可以说家喻户晓,路人皆知,而最近今年他依然在修改自己的作品。金庸坦言:一开始只想修改书中破绽与文句,然而看稿时,对一些角色的行为怎麼都不能认同。比如袁承志怎麼会爱上刁蛮任性的青青,却不爱楚楚可怜的阿九?他很自然拿起笔改了起来。他说,年轻时想事情比较简单,现在对人性与爱情有更复杂的看法,想完善作品的表达。比如袁承志爱上阿九后,仍必须信守照顾青青的承诺,情义之间举棋不定。最后他选青青,既凸显武侠强调的义字,更反映真实人生中的复杂。所以写作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平复心中的不安定,让自己心安!写作的最后根本还是写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本心。金庸尚且如此,即使没有投稿投中,也不要气馁。让作品继续完善。还有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看法的问题。任何人也不能写出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满意的文章。就像你的文章即使上不了头条,它也不一定就不是一个好的文章。所以竭尽全力去写作,不问东西,成功的路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你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