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严于律己,就会少犯错误。”
解读:1、孔子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点,对自己有些约束,做事谨慎,这样犯错的可能性会少,但不是说就不会犯错,只是相对那些对自己不严格要求,奢侈、放荡、纵容的人要少的多。
都说人无完人,但自己可以用一些标准,或者说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道德底线、做事底线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至少能降低做错事的几率。
另一方面让我想到了“自律”。自律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自律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2、我们对自己的约束,也不能太过,也要达到一个让自己相对舒服的境界。凡事不能太过,毕竟过犹不及。
3、有另一种解释是:君子一定要说到做到。但孔子对不讲道义的人不会说到做到。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应当言谈简洁,行动敏捷。”
解读: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一个少说多做,做实事的人;是一个行动派。正如清华的校风说的“行胜于言”。天天光讨论、不如干起来;少一些高谈阔论,多一些实践精神。
记得小时候听相声,总会听到“光说不练假把式”这句话。天天光动嘴,不如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看到结果、看到希望。凡事都不能只说不做,凭空想象。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高尚的人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合者前来相认。”
解读: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每个有人格魅力的人他肯定有良好的品德、基本的道德标准,才能“吸引”更多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谁也没听说过被某个人的“自私自利”、“不讲诚信”所折服的。所以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永远不会孤单。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老在领导面前套近乎,早晚会自取其辱;老和朋友黏在一起,早晚会变得疏远。”
数同硕:多次,反复
解读:人和人之间相处也要有度,要有一定的距离、要给彼此一定的空间。如果太近,就会容易使对方不舒服。就像之前讲的,过分的接近、套近乎就会变成谄媚、或者被别人理解为“居心不良”。而当你因此失去自我的时候,也会被别人看不起,甚至会让别人“得寸进尺”。每个人都要保持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对待周围的人也要有合适的距离,让彼此都非常舒服。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