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晚上大鱼打电话给我改稿,一直到了十一点半多。
我特别想再多问大鱼一些问题,但是已经超过了一个小时,而且大鱼还要赶稿。
唉,不得不断掉电话。
02.
在接大鱼电话之前,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准备了:
文章已经打印出来;
红笔、黑笔各一支;
笔记本一个;
想要问的问题也写下来了。
然而,我的内心还是激动又惶恐。
因为我想起上一次大鱼电话帮我改稿,我太浪费时间了!
完全意识不到这通电话对我多重要!
如果我知道,打完电话能让我在写作上豁然开朗,更进一个层次,我一定不会嘻嘻哈哈,浪费掉那么宝贵的时间。
03.
好不容易轮到大鱼在群里叫我做好准备。
彼时我已经上床躺下了,因为闺女睡觉要我陪着。
好在大鱼叫我的时候闺女已经睡熟了。
立刻,马上,毫不犹豫地穿好衣服爬起来!
拿好稿子和笔坐到书桌前。
04.
大鱼发了语音过来,我接受了。
大鱼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淡定,有些沙哑和疲惫。
搁谁连续每天改稿10小时,谁也受不了。
这次我不会再傻兮兮地浪费时间了。
立刻进入状态开始改文章。
大鱼一句一句地读,读到不通顺的、不合适的、上下衔接不连贯的、无关紧要的、搞笑的、方言化的……通通改改改。
改稿过程中地一句:爱情就像六月的天气,晴空万里甜蜜无比,忽然一场大雨冲刷掉所有痕迹。
大鱼传来“这是什么鬼”的疑问声以及“哈哈哈”的笑声……
大鱼说:“头一回看见有人形容天气甜蜜无比”。
我我我……
好想说:“这不是我写的……这不是我写的……”。
删!删!删!
还有一句我写的:顺风而起,趁势而翔。
大鱼说:“这是你自创的吧。写文章用词一定要精准。”
别拉我,让我钻到桌子底下去。
05.
如果不是大鱼一句一句的给我改稿,我都不知道自己文章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大鱼说:“你的文章读起来很有山东人的感觉,有很多地方特别口语话。比如‘几大毛’,读者如果不是山东人,一定想打你,他们心里肯定想:‘我又不是山东人,你写几大毛’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意思。”
好吧,大鱼,我是山东人,我以为全国人民都懂山东话。
我说:“朋友就是那么说的,我就原原本本的写了出来,难道还要加工一下吗?”
大鱼有点无奈:“你听过‘文字是一门艺术’吧,写成文章肯定要经过加工的呀。说话不需要艺术,但是写作要经过思考,必须把文字组织出来。”
“好,我记得了。不能太口语话,要把文字组织起来。”
06.
时间过得很快。
我一直看着通话时间,希望秒表能走的慢一些,大鱼能多教我一些。
我快点写,快点记,恨不能拔下脑袋把大鱼告诉我的知识点都赶紧塞进去。
大鱼问我写作的四个点还记得不?
我很懵,完全不记得。
羞愧。
07.
大鱼说,写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思路理清的过程。只有把思路理清楚了,才能告诉读者你到底想写什么。
目前从你文章来看,你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不够聚焦。就像放大镜只有把太阳光集聚到一点上,才能点燃火焰。我们一整篇文章,如果是写“勇敢”,那么所有的核心关键词都要跟“勇敢”有关,无关的东西通通删掉不要。
第二,上下文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写完文章一定要大声地读几遍,看看上下文之间过渡是不是顺畅。“其实”“然后”“但”“而且”……等等,这些关联词一定要用起来。
第三,用词用句一定要精准,不要口语化和方言化。
最后,再教你一点:写总结写的简单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简洁。大家刚开始写,写不深刻是正常的,慢慢地就好了。
还有,字数上一定要上去。Queen都从几万字写到二十几万字了,现在她的文章读起来很舒服,看来确实多写是有用的。我看了一下你的,字数上跟他们相比,还差一些。
目前你把这几个缺点改好了,我就开大心了。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慢慢来吧。
但是,给你定的目标是:半年之后,要写得像我现在这样好。
我……
08.
十一点四十多,我跟大鱼挂了电话。
然后把文章改好,上床睡觉。
翻来覆去睡不着,听寒白声惑老师读文章还是睡不着。
以前,寒白声惑老师的声音最能让我平静入睡了。
我一直在反思,想着大鱼告诉我的那几点。
“聚焦、衔接、精准。”
我能做到吗?
我能改好吗?
我更焦虑了,睡不着啊睡不着。
点开微信群,发现大鱼推送了一篇快乐520老师的修改完毕的文章。
看完快乐中国520老师的文章,我的心“啪嗒啪嗒”稀碎稀碎地。
为什么一个个都那么优秀啊!
我撒丫子还能追上吗?
好了,今晚不要睡了。凌晨一点,我依然精神抖擞的看着天花板。
09.
早上被闹钟吵醒,晕晕乎乎地起床去上班。
一路上,脑子里仍然在反复思量那三个词:聚焦、精准、衔接。
怎样才能做到呢?
真的要逼自己日更吗?
写什么呢?
没办法,文字量上不去,文章质飞跃不起来呀。
我下决定,把小打卡也要好好的写起来。
到了单位,忙完工作,点开小打卡,准备写文章,发现大鱼发了大红包,赶紧抢了一个,又忍不住聊了会天。
大鱼突然出现,给我定了个“小”目标。
我……
没办法了,坚持日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