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远比是非对错更重要

前一阵不知道突然间怎么想的,觉得应该每天抄一章《道德经》,今天刚好抄到这: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特别受启发。

最近因为又犯病嘛,一犯病就挨个做蠢事,所以除了和后台区分现实和幻觉,还会抽空想想自己在与别人关系里现实和幻觉的比重大概分别是占多少。

下午午休的时候边浅眠边和后台讨论,为啥能量的转移总是集中一个关系——譬如自从反复和我体验师纠葛之后,就很明显的不再多想大爷娘娘一干人等了。后来讨论到应该和期待有关,这个期待因为注意力分布问题每次只能集中在某一点上……期待不被兑现时,幻觉就会出现。。。讨论到这我睡着了,暂时没有下文啦~

刚看到这章,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当期待不兑现,幻觉就会出现,而幻觉出现地非常快,以至于应对幻觉的防御机制速度远快于觉察,或者说没有足够的忍耐力可以待在幻觉里完成觉察,迅速将自身转移到自以为更安全的地方才是第一要义。

疾病永远是“症候群”,如果没有症状将难以发现疾病的存在。所以,我每次是根据自己开始感到痛苦才意识到又犯病了……而体会到痛苦的时候,蠢事就算没都做完也都已经做一半了o(╯□╰)o但,诱因是难以被觉察的,因为等到感到痛苦,就已经成功避开了诱因。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是为了准确地抓住诱因才在不断重复的。而每次却只能感受到痛苦,因为只有痛苦的强度才能唤醒我们。感受到痛苦,意味着已经错失抓住诱因的良机,所以只能再来一次……

诱因是黑的,痛苦是亮的;诱因是隐的,痛苦是显的。我们能看见的每次都是痛苦,就会疑惑“为什么我这样痛苦”,越疑惑,越寻找,越重复,越痛苦。

我现在开始怀疑很多事情的因果顺序颠倒了,看起來是结果的东西,可能是原因。

写到这里,想说自己并没有跑题。

通常来讲,当关系出现问题,我会指责“因为对方做了什么什么,没做什么什么”或者要么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要么想“大概是对方做错了什么”……似乎只要找到谁错了,就能找到哪里有问题,就可以修正。

看到老子这段话的时候,突然动了一个念头,把自己类似的这些经历放慢重新观察了一次,发现:是非对错是归因。而,归因,是在现象的后面的。

换句话说,也许,是关系先出现问题,我们才开始判断谁对谁错哪里合适哪里不合适的。我们会认为,这些事是导致关系裂痕的原因,只要处理它们,关系就会得以修复。

而现在我想,或许,归因然后修复本来就是一种防御、回避与掩饰呢?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关系,就不用去面对在归因之前让我们感到痛苦的关系了。好比,“小王要是学习好,他妈妈就不会生气了”。

如果感到痛苦、如果出现问题,势必已经成功地躲避了诱因,那么,所有的是非对错的归因,都不会是真正的诱因……而不过是,为了“既能够躲避诱因,又能够远离痛苦”的麻醉剂罢了。

我始终相信,像是非对错这种二元对立的死物,是远不如变化着的、交互流动着的关系更重要啦!



2017.02.02    23:41   曲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轰轰烈烈的春节热潮过去了,一接到“您需要贷款吗”的电话,就知道假期结束啦。 朋友圈里各个面对亲戚追问的妙招才刚刚传...
    穿堂风里阅读 3,280评论 0 2
  • 乡村,清晨,薄雾 天色已明微晨 早起懵懂,静默菜畦旁洗漱 细雨吻柔叶 听过的最为静谧动人的自然之声
    爱笑的烂柯人阅读 1,417评论 2 1
  • 我们都有喝茶的习惯。但是,怎样喝才健康?怎样喝才休闲?怎样喝才高雅?习惯喝茶的人未必都清楚。 就这三个问题,可以展...
    广州老目阅读 1,339评论 0 0
  • 还有五天,终于快出来了,以前总盼着你早点出来,快点出来,快点见到你,想看到你好好的,可真要快出来了,却不怎么想见到...
    笔尖生情阅读 1,150评论 0 0
  • 卓麦阅读 1,358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