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最近比较喜欢主动,而不喜欢被动,就犹如看书,总喜欢通过眼睛去阅读,阅读过后就过了,过了之后就忘了,忘了之后发现有点犯困,最终迷迷糊糊、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整本书,如果让我总结,我只能硬生生的挤出几个字眼来逼迫自己总结从而敷衍自己说“看我自己还是有一点收获的”,等到几天后,再问自己是否有把之前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啊,你说啥?把什么知识运用到当中?”。
把用脑当成习惯
有时候会思考,人为什么长脑,顶着个脑袋干嘛,不就是思考吗? 对呀,要主动性的思考,如果不用脑,那自己本来天生的优势就让自己给切断掉了,如果习惯用脑,那自身的成长就是几何倍速的增长呀,就像看书,不应该一味着阅读,只读字,应该多思考,可以脑洞大开肆无忌惮的思考,例如我看书开始思考的时候,总是会去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他写的下一句话可能会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发现其中的道道,就这样一直思考,我也清楚刚开始这样阅读可能会比较不舒适,这也是正常情况,毕竟市面上这么多类教人们如何正确、快速、阅读的书籍,在现实生活种真正利用书中所讲的方法的人不多,毕竟踏出第一步并不容易。
习惯用脑的好处
接下来讲讲我几个月来从长期用脑得到的收获:
第一点:看书的印象更深刻,渐渐的可以摸得到作者的思维想法。有时候我能猜想出当时作者写这段文字时的心情,也能比较好的确定文中那些是作者重点强调的。
第二点:在生活当中,总是会让自己想出适合的解决办法,以前我总是喜欢别人给出答案,就像上学时期,老师给出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我总是希望别人赶紧给出答案,然后自己在外假努力表现给别人,“我自己也很努力的在算,只是算的没别人快而已”。可现在我更享受自己写出来的答案,反而厌恶起向外伸手寻求帮助的心。
第三点:与人沟通容易琢磨出其用意,比较容易能抓出说话者的情绪,就像看书时不断让自己抓出作者的思维方式,判断其下一句话说什么,要是在看书时都能融会贯通,那么在与人交流时自己抓住他人情绪与猜测对方下一步将会怎么做并不会很难。
其实会发现最后用的不是脑,用的是一颗肯踏出第一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