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明确自己的目标很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尚未准备好,转眼便毕业。

工作多年后,大学已经渐渐退出我的世界,大学生活已成为美好回忆,只是在不经意间一些画面依然撞击着我的心脏。

大学,一个独立生活的地方,在那里一切归零,没有父母,没有朋友,一切的交往都是重新建立。大学,被称为学子的天堂,没有约束,没有批评,可以尽情放纵自己,挥霍时间。最终的人格魅力与道德修养都是在大学养成。

一位父亲请来清华大学教授指导他儿子在大学的注意事项。他儿子问到:“我应该上什么大学,国内还是国外?在大学什么专业含金量最高,毕业容易找工作?”

这位教授听了后淡淡的说:“在大学我送你四不要:

第一,不要想着省钱,多请同学吃饭;

第二,不要怕逃课;

第三,不要想着自己学的什么专业;

第四,不要太功利,老想着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孩子一脸迷茫的听着,教授接着说:“在大学千万别把上课当回事儿!重要的是旅行,与人接触、交谈,到处去看看。”

孩子一脸迷惑的看向父亲,而父亲却高兴的对教授说:“谢谢!”

父亲明白书本上的东西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见识与认知。送孩子上学大学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是让孩子认识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规律,并从不同的差异中获得更具价值性的认知。

经历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在大学总有一群追证族,如同追星族一样的狂热:会计从事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营养师,驾驶证……只要是证书全部考到手。一年、两年、三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每天为了考证而拼命努力着。

只因大学学长告诫:“不管什么证都去考一下,指不定那本证就成了你的救命稻草了呢!”于是出现一类追证族,当别人去聚会,他们在考证,当别人周末休息他们还在学习,他们与世界隔离,一心都沉在考证中。当所有证书都到手,终于可以休息时,大学时光也到此结束。

毕业后手里抱着着厚厚的一沓证书,以为自己以成为全能工作者,任何工作都可以胜任。当面试时才发现,考取的所有证中或许没有一个能给自己谋得一个可怜职位。

于是开始迷茫,大学的我如此勤奋,结果为何如此不堪?殊不知毫无规划的盲目考证,再加上时间的浪费与腐蚀,证书已无法代表自己所具备哪种能力。看似样样精通,其实样样无用,但对于陷入考证热潮的懵懂学子来说又有几人懂得?

在大学只有认定一个目标,坚持再坚持,运用四年时间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的人,才能站在领域的巅峰。对于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没有能力全面发展,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只要在这条路上拥有一种强项,那便是成功。

在大学即使考的证再多,学的东西再多,但缺乏基本的适应和生存能力,终究还是要被社会所淘汰。身处大学的环境,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人际交往与生活常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

四年大学一晃即逝,只有定好方向,不懈努力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