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躺在床上,玩手机看外卖,搜索记录显示最近外卖看的最多的是“汉堡”,但是已经过了两周了,我还没有“舍得”吃。看外卖的第一原则是哪家店满减多,满20减10,满30减15,可能最合我的心意,但是有时候又想要免配送费的,不然三四块的配送费,也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所以嘛,人的“贪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想起来我第一次吃汉堡是在高四复读的时候,2012年,有一天一个同学给了我一个汉堡,我当时的心情简直不能用“开心”来形容。但是我舍不得吃,想着中午带回去和家里人一起吃 。
我做到了。中午回去我妈在做饭,我像“献宝”一样,把汉堡从书包拿出来,说这是同学给我的,我们一起吃吧。那天中午家里四个人,我、我妈、我妹,还有外公,我妈当时刚好拿刀在切菜,就说好啊,然后就把汉堡从盒子里取出来,切成了四块,当时简直就是一人一口的量,但是我好开心,因为我终于吃到了汉堡。
后来要上大学了,我想着我终于可以大吃大喝了,每天都要买一盒真果粒给自己喝,但是事实是我并没有做到,想到要花三块五买一瓶奶,一会儿就喝完了,我就有点舍不得。
每次去市里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在肯五四广场附近的麦当劳吃一份最便宜的套餐,十五块钱左右,一个汉堡+一份薯条+一杯可乐,这样就很满足了。麦当劳的音响一直在重复一句话:麦当劳欢迎您来,麦当劳欢迎您再来。
工作以后第一次带我妈去市里玩,2017年,带她看了电影,吃了肯德基桶,玉米杯和土豆泥,可以看出来,我妈吃的很拘谨,很开心但是又舍不得吃,一个劲儿给我妹吃,我是觉得我妹以后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吃那些好吃的,我的私心是只想让我妈吃。
今年九月份,带我妈去西安的时候,我妈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觉得那个时代没有读过书的人的“悲哀”,我妈问我:西安离陕西有多远。我说:西安就是陕西的省会,就像太原是山西的省会一样。我妈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像我妈这样的人在中国有很多。她们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书没有读过多少,长大之后在小县城里谋生,最远去过的地方大概就是市里,还是有事才会去,没事不会去那种。
年轻的时候忙着成家,成家了之后忙着看孩子,孩子长大了,突然不知道该忙些什么,也猛然发觉自己的大好年华已经全部过去了,容颜老去,身材也变得不如年少时的曼妙。
所以他们会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
我小时候五年级,大概是2006年的春节,我过年的新鞋是一双十块钱左右的棉布鞋,晚上睡觉的时候放在火边想把鞋里边出的汗烤干,结果早上起来发现鞋底被烧掉了半个,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啊,我没有新鞋穿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2012年喝可乐,还要接点热水涮杯子,杯壁上的可乐都舍不得浪费掉,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好惨啊。
现在挣钱了,想要做的事也只能慢慢一点一点去实现,所以我现在还会穿40一双的鞋,去外边吃饭一定要把点的菜全部吃完,面包吃不完就舍不得扔,上周估计是因为我太节省了,把同事气急了,跟我说:也不知道你每天省成这样干嘛?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我毕业的时候考上了离家很远,但是是一个我一直很想来的地方的公务员,舍友问我:你就准备这样吗?我说:我想辞职。她说估计你爸妈会打死你吧。我说:我选工作最重要的是想要保险,因为我爸妈一辈子都是农民,没有保险,我想挣钱了给他们买保险,然后就辞职。我舍友说:你为什么要想这么多呢?我一下子就哭了,我说因为我爷爷当时生病了,2012年,因为我爷爷的孩子都是农民,所以没有钱看病,我爷爷就是那样走了的。她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我也没有说话。
有的时候我真的在想,我是不是真的穷怕了?
逛街看到喜欢的衣服第一时间去翻吊牌看多少钱,看是否打折;逛超市看到喜欢的零食第一反应也是看价签,如果超出自己接受的范围,就告诉自己:我也没那么想吃,这次就算了吧,下次再买。所以很久才会买一次零食犒劳一下辛苦了很久的自己。
高四复读的时候,2012年,冬天我妈给我买毛衣,买了一件12块钱的,到现在2018年了,我妹还在穿。
大学的时候买毛衣,也买过一次二十块钱以下的,后来质量实在太差,第二年就没再穿了。五十块钱的毛衣要等到双十一买,因为有优惠,拿到毛衣的时候心里默默感慨:五十块钱的毛衣质量就是比十几块钱的好啊,摸着手感好舒服。牛仔裤也买五十块钱左右的,并且买一条裤子会一直穿,穿到破那种,因为没有替换的裤子。
大学四年也只穿了一件羽绒服,还是我高考完那年夏天,我妈在商场趁反季优惠打折,二百块钱给我买的。
虽然这些事情说起来有些心酸,但是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美好,虽然生活苦了一点,但是心里很甜,并且生活也越来越好。
只是辛苦了爸妈,一直缩手缩脚,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让他们过上比之前更好一点的生活,带他们去更多的地方,希望我们一直在一起。
——我为什么这么抠?
——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完。
——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