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抄书《论语别裁》闲置帝王才

闲置帝王才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 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这篇书,同上篇以公冶长的名字来作篇名一样的,也是以学生雍的名字来作篇名,《公冶长》代表修德之体,雍也代表敬业之用。雍是孔子学生中有名 的一个,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年轻二十九岁,在孔子得意的高弟当中,他认为道德学问都行的是颜回,慷慨好义,军事第一的是子路,政治外交经济第一的是子贡。另一个他最得意的学生就是冉雍,他认为雍也,可使南面,所谓南面,就是说他有南面而王,君临天下的人才,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每个国家都怕孔子,因为他的排场太大了,一来就带了那么多弟子,而且他的弟子当中,各国的人都有,他的理想国中的各项人才也都有,冉雍可以作君王,宰相可由子贡出任,三军统帅子路可以站出来。这情形,诸侯列国有谁敢收容孔子,他在那里一待谁都紧张。所以从整个历史来研究孔子,就可以知道,他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为圣人,实在是其来有自。他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非常有办法,只要他头一点说,你们干吧,问题就大了。以他的三千弟子,在春秋战国时,随便哪一个大国都吃不消,都可以被他拿下来。但是孔子不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这条路?这种道德修养,就值得我们研究了,如果对当时的史料不清楚,好像孔子之成为圣人,是读书人被逼的穷到无可奈何,才做了圣人,那就完全错了,这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孔子提出来,雍也,可使南面。这是说冉雍这个学生有帝王之才,古代帝王,依照传统文化观念,一定要坐北向南,一直到清朝被我们推翻之前,几千年都是如此,古代南北正向的房子,老百姓是不准修的,尤其在清代,老百姓如建南北正向的 房子,地方官一向上报,就要论罪灭族的,老百姓向南的房子有没有?有的,但是大门一定要向旁偏一偏,不许正向南方。只有州县的官府的门,或者神庙可以坐北向南,其他不行,这是中国专制时代建筑方向的规矩,还有,北京的房子,在过去绝不能高过宫殿,否则就是犯罪,所以南面这两字,在古文中就是称帝称王的代名词。

我们在这两篇书上看的出来另外的 一个道理,第五篇公冶长,坐在牢里犯了法的人,孔子却把女儿嫁给他,第六篇则讲可以做帝王的是冉雍。而冉雍本来是最可怜的 人。他的父亲很不好,出身于贫贱家庭,如以阶级观念来讲,他的父亲是所谓的下等人,可是他的儿子却资质非凡,,由这两件事例,可以看出孔子在中国上古时代,那种注重阶级的社会里面,他并不考虑这些。他只问一个青年,他个人是不是人才,如果是一个人才,该如何就如何,所以他后来他也一直鼓励冉雍。当然冉雍也会下意识会有一种心理,自己 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如此,难免心里有自卑感,孔子 就告诉他,不要存有这种心理,一个人要靠自己站起来。所以这两篇书,第一个提到的人,就是在困苦艰难中,由孔子培养,学问德业才能有所成。

说到冉雍,他有一天提出一个问题来问孔子,讨论到子桑伯子这个人,在庄子这部书中也曾经提到过,他非常豁达,在秦汉以后的文化中用豁达这两个字,很有内涵。史记上写汉高祖,也有这种句子,达者指度量宽大,讲的好听点是豁达,讲的难听点就是吊儿郎当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穿衣服领带都打成歪的,扣子也扣不好,说不定领子也经常翻起来。这个样子,也有一半像豁达不在乎,子桑伯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豁达的人往往太简。关于这个简字,值得研究了。我们必须要特别了解,孔子经常提到的简,就和老子所提的俭,观念是一样的,这两个字的定义,在古文中几乎一样,只是两个字的表现不同而已,孔子说子桑伯子从简,一切都要简化,近乎豁达,评判 的简单明了。那么冉雍就提到他的思想了。他说做一个领导人“居敬而行简”如果对一件事处事,对一个待人,都是敬重的心理,事情自然就可以简化。这样来处理老百姓的 事情,和一般的社会事务,就对了,如果说内心的精神,没有尊重这件事,没有重视行政组织,没有敬业的心理,只是满不在乎,以此来标榜简化,就变成一种权术,一种手段,就不是政治的道德,这样就未免太过简化,在我们历史文化上,做领导人的,要注意所谓上有 好者,下必甚焉。上位的人,爱好一件事或一种动作,标榜一事或提倡某一点,下面的就群起效颦,做的更热烈,更过火了。孔子听了冉雍的话,马上就说,你的话对,我一时说错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民主态度及教学精神的诚敬之处。下面又提出一个最有名弟子的重要问题。

哀公问:弟子孰谓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貮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你学生中,哪一个能真正继承你的学问?最好学的是谁?孔子说,只有颜回,他认为继承学问道统的是颜回,不一定有帝王之才,却有师道的风范。而冉雍则有君道之才。颜回足为人师的学问德业在哪里呢?不迁怒,不贰过,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可惜已经死了。今也则亡,现在就没有了,未闻好学者也,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好学的人了。从这段话证明了我们的一个观念,学问并不是专指文学知识。

现在要讨论的 是不迁怒,不貮过。这六个字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到,孔子也认为,除了颜回以外,三千弟子中,没有第二人,凡是人,都容易犯这六个字的毛病,迁怒,就是脾气乱发,我们都有迁怒的经验,举例来说,我们最容易迁怒的就是自己家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太太好心来劝问,今天回的这么晚,于是对太太说,你少讨厌吧,就是迁怒了,其实并不是骂太太,是在外面受了气,无处可发,向太太迁怒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对长官,对朋友也要原谅,很多人挨了长官的骂,仔细研究一下,这位长官上午有件事弄不好,正在烦恼的时候,你再去找他,自然挨他的骂,这是被迁怒了,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我们看到历史上,有些人做了历史的大罪人,就由于迁怒,有的因为对某一个人不满意,乃至把整个国家拿来赌气赌掉了,不迁怒真是太难的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