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写诗。《诗经》不仅入选《五经》,而且排列首位。一部《诗经》为后世的中国人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粮。诗言志。诗歌能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几千年来,中国为世界文坛奉献了数以亿计首优美绝伦的诗歌。
下面要说的这三首诗是北宋三位名人在不同场景下的率性之作。三首诗加起来总共才八十个字,却将芸芸众生的三重境界精准的概括出来。对于那些喜欢思考和争议人生意义的人来说,这三首诗能够让他们思路清晰,走出迷茫。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面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云门宗僧佛印禅师。这位禅师是个神童,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大后又精通五经。在宋神宗时期是个名闻全国的高僧。他的这首诗写得很平实,一点也不深奥,短短二十八个字将佛家的思想精髓清晰地展现其间。在禅师看来,酒色财气是世人的最爱,同时又是圈禁人们的四堵大墙,许多人一生都被困在里面,有的乐此不疲,有的痛苦不堪,有的挣扎着想出来却又深陷其中无法逃脱。那些幸运从这四堵墙的包围中走出来的人,哪怕活不到一百岁,其寿命也不会太短。凭心而论,这是首好诗。学佛的人,或者对生命大彻大悟的人看了会拍案叫绝。可惜的是,世间没有完美的哲理,再正确的思想也能找到瑕疵。当然,得遇到高人。有趣的是,佛印禅师的这首诗就被一个高人品头论足了一番。这个高人就是他的好友,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苏轼。
我们知道,苏轼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舛,一生流离颠沛,受尽磨折。对佛教情有独钟的东坡先生每到一处都喜欢结交高僧大德。他和佛印禅师交往的故事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话。话说,有一次,苏轼到相国寺看望佛印,不巧,禅师没在寺庙。苏学士无事可做,在寺庙里闲逛,发现了佛印禅师写的这首诗。对诗里的一些说法他并不认同,挥笔写了如下一首诗:
饮酒不醉是英豪,
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
有气不生气自消。
苏轼的这首诗同样平实好懂,跟大白话差不多。在他看来,人们不一定偏得远离“酒色财气”,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把握好一个度。如果能够做到“喝酒不贪杯,爱美不沉迷”,这样的人生同样美好。
两首诗两种境界,都道出了人生真相。佛印禅师的诗是针对那些根性不够,修炼没到家的人来说的。在禅师看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喝酒不贪杯,爱美不沉沦”,既做不到,倒不如干脆不沾。怎样才能不沾呢?皈依佛教,持守五戒是最好的出路。同样,苏轼说的也没错。岂止没错?也可以说比佛印禅师的诗高出一个境界!世上的人根性各有不同,绝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佛性的,按《弟子规》的说法是“流俗众,仁者稀”,凡人在世上还是占大多数。即是凡人,进入不了佛家的境界,只能用极大的毅力控制自己,努力做到“不义之财不取,有气不生自消”。至于那些既没有悟性,又缺乏毅力,战胜不了自己的人,做不到“喝酒不贪杯,爱美不沉沦”,天王老爷也拿他没法,只能自作自受了。
这两首诗已经将人生的奥秘基本揭示出来了,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事情到此结束,应该皆大欢喜。偏偏这两位大师的杰作让另一个更厉害的高人看到了。针对这两首诗,这位高人又作了如下一首诗:
无酒不成礼仪,
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
无气国无生机。
从这首诗的气度来看,绝不会是凡人所作。说出他的名字同样是如雷贯耳。他,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写这首诗并不是有感而发,而是一篇命题作文。谁命的题?他的主子宋神宗!原来,有一天,宋神宗带着王安石也来到了相国寺,恰好让这位皇帝看到了这两首诗。大概是觉得这两首诗不够过瘾,也可能是想考察一下身旁的这位大才子,神宗皇帝下令王安石在这两首诗下面再写一首。
从诗句看,王安石对酒色财气的看法与苏轼和佛印的看法又不一样。他认为酒色财气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人们才更加勤奋努力的奋斗,国家才能够因此而繁荣富强。
三首诗都没有错,由于出发点不一样,同样的事物展现的面貌也就不尽相同。由此,我们想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出自《易经》的千古名言。世上的事有时真的无所谓对错,只是各人看问题时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而已,争得面红耳赤,偏要把别人的观点批的体无完肤毫无意义。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世上有些事有时虽没有对错之分,但却又有高下之分。这三首诗站的高度最高的显然是王安石。在佛家看来,王安石这首诗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即便在东坡先生看来,王安石的诗也有偏颇之处。但如果站在国家发展角度,王安石的观点无可厚非。试想,如果人们真的都像佛家所期望的那样彻底抛弃“酒色财气”,这个社会该死气沉沉到什么样?由此,我们又想到,生活中有些人动辄对党和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批判来批判去,自以为了不起。其实,在其位谋其政,我们不在那个位置上,掌握不了那么多的信息,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知识,怎么能够将国家乃至世界大事说得清楚?我们最好谦虚点,多学习理论,多掌握信息,待有了一定水准,了解了更多真相的时候,再发声不迟。
以上仅是就不能妄议国家大事来说的,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我们还可以从王安石的诗中得到另一个启示,那就是,活着,仅仅远离现实,管住欲望还不够,最好的活法,是让生命喷发出造福民众,为国家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激情。
说起为国奋斗这样宏大的话题,要说的就更多了,就此打住。还是回到这三首诗来。我们应该常想想,三首诗的三重境界,自己在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