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近的一些小感悟:
1.跟王老师学习,是一种幸运
本科没有好好学习,现在还有机会学营养,而且是跟着良师学习,特别幸运~
2.学习认知的改变
大学时,老师基本上照本宣科,我也听得烦躁,心想:书本上都有,干嘛浪费我耳朵听呢?(我倾向于文字型学习者,看比听更印象深刻)
上了几次课,我突然发现我自己不是在课堂打瞌睡就是烦躁!为什么呢?是因为我没有带着问题去听课!当我开始思考,并提出问题时,再去听课的录音,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一方面,老师讲的有意思,比如脂质的分子结构形象比喻成了“头和尾”,轻而易举就记住了;一方面,我寻找答案有意思,比如合成甘油三酯的原料甘油课件上只写了糖转化,讲课中老师提到食物中是有的,但是很少……这就解答了我对甘油来源的疑惑~
3.关于学习笔记的方法
手写笔记是读书时延续下来的习惯,后来也学着思维导图!但我最终发现笔记的最终目的,不是搬运工似的“照抄”,而是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以及搜索库!
以往的笔记往往以课本或者课件的顺序,一字一句摘抄标注整理!写完了,工整美观,还很爽(仿佛完成了一大工程)!但是,要我第二次翻阅,除非是真的有现实需要,打死我也不想重头往后看!太累人……如果必须要找某个知识点,我不得不从头往后找,我也一定想揍一顿当初的自己,干嘛写了东西不记脑子里?(记得住,我还写啥呢?)
所以笔记的问题来了,第一,如何写了以后能记在脑子里(至少有个框架吧)?那就是按自己的需求为主体,重新构建一个框架——思维导图!第二,有了框架,怎么精简知识点?那就是反复琢磨理解一个知识点直到内化,如果内化不了或者过程复杂,就用文字或图画详细补充记录下来(最好在知识点旁边标注参考书籍和页数,方便找到源知识,加深理解)!第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我只实践到前两点,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