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冯骥才:文画一体显才思,凡俗疗愈不了情

写在前面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更是被诟病为“一代不如一代”的时代。

的确,在人心浮躁的今天,就连作家们也未能幸免某种程度的退化:诱惑浮云遮眼,即便自己不愿意卷入繁华世事,也会被这样那样铺天盖地的名誉头衔团团围住,一时无法脱身。好在,尚有清醒之辈在,至少——我们还能看到希望。

我今天谈及的这位冯先生,应该算是既有些逸兴情思又能够抱朴守拙的类型。

图片来自网络

从朦胧到清晰的印象

冯骥才,也有人叫他大冯,现在被提及最多的头衔是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那些所谓的“浮夸风”不同,每一样称呼背后绝不是浪得虚名,而是踏踏实实认真求索的结果。

最早听说这个名字,只因为他和我一样是天津人,似乎写过一些作品,还见诸于课本,《挑山工》啦,《神鞭》啦,好像还是获过奖的。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冯骥才”三个字,就是一个作家的代名词。

直到读了那篇《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彼此悬殊的两个人,生在特殊的时代,饱受邻人猜疑,却依旧爱意如初,不离不弃。尤其是结尾高女人去世后,矮丈夫依旧终日撑伞的情景,还有那句:“人们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的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读来竟酸楚得很,蓦地竟还流了泪,以至多年后回想起文中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

我想,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爱上他的吧。笔下写的虽是小人物的悲观,却动人而有力。

初识画家身份,两次走进作品

⒈第一次的意外之喜

冯先生自称自己是搞绘画出身,据史料记载,也确乎如此。

然而,我却是在认可了他的文学作品之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得知了他的“画家”身份。

上大学时,某年假期,闲极无聊,自己去书店闲逛,偶然瞥见了那本《巴黎,艺术至上》。封面上赫然印着他的名字,又大致浏览一翻内容,果然是我喜欢的,而且竟然知道了他的另外一重身份,惊喜之余,当即决定买了下来。

果然,诗化的语言,字里行间不乏个人思考,图与文,无论拍摄还是别处选用,都力求做到了相得益彰。作家与画家的双重身份,让他的观察视角一开始就异于常人(单一身份的专家)。

记得他在巴尔扎克墓前的肃立,看到那些写满祝福的树叶,他惺惺相惜、满怀敬仰,有感怀,亦有彻悟:真正的艺术,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能够浸润人心。

或许,正因如此,他后来才会不遗余力地投身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说,喜欢这样相依偎的意象。于是,我又想起了《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

⒉第二次还是偶然

今年的某一天,在母校的公号上看到了冯老出席某个邮票发售活动的新闻。尽管无缘参与,心中依旧激动不已。

第二日,在地铁站看报,又看到了他出版新书的消息,并且这消息中提到的书籍与我看到的活动是互相映衬的,书名叫做《艺写四季》。

仔细查阅才知,书中的画与文,皆出自冯老之手,是他关于四季的多幅画作配以诗化的散文式语言描绘组合而成,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映衬,堪称完美。

恰如他自己所言:“我把诗句掺入色彩中,我将画意放在笔管里,描述感动了我的大自然的四季。

在民俗文化中游走的大情怀

《俗世奇人(足本)》封面

⒈《俗世奇人》的人物缩影

年逾古稀的他,说起天津人的“嘎劲”来,讲着那些传奇的故事,或许还是会朗朗大笑。

多年前,冯老写过一本关于天津街头市井奇闻异事的书,叫《俗世奇人》,狗不理、泥人张等故事中的人物刻画都惟妙惟肖。如:《泥人张》中为表现手艺人技艺高超曾有过这样的描写——

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很多人也为此书做过插图,但近几年出版的足本,除了增加故事,他还亲自绘制漫画版的插图,更显人物神韵。用他自己的话说:“别人画的是他们心里的俗世奇人,我画的是我的,是从我脑子里生出来的,我知道他们的脾气秉性、挤眉弄眼是什么样子。

的确,自己写,自己画,再合适不过了。捎带着展示了天津的民俗文化和人物性格,寓教于乐而又利于传播。

⒉遗产抢救中的责任与使命

前些年听说他在去过两次法国之后,开始带领大批志愿者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整理出大量图文、音像资料。后来又建立专属基金会,用于资助那些濒危的非遗文化及其传人,那以后,这位学者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木版画、唐卡、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这些都在他的调查和抢救范围内。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开始了田野调查的历程他和他的团队将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传播方式、绝活传奇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在“摸家底”的基础上,设法保存并协助其纳入“非遗”名录。对于“非遗”名录中的相关数据他更是牢记于心、如数家珍。

在此基础上,他还发起了古村落保护工作。作为中国古村落保护第一人,他曾有过这样的言论:“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有很美好重要的东西,承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DNA。”我想,他一定是抱定这样的信念:无论多小的村落,多久远的文化,都是我们这个民族赖以传承的一种基因,是灵魂的内核,其精神世界丰富的依仗。

这是出于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他曾经在“两会”上提案提案设立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并愿意用数十年如一日尽可能多的的去做这类“拯救”,并且我相信还将继续下去。这样的人担任文联执行副主席当之无愧,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文人的责任,看到了他们肩负使命、寄予未来的希望。

作为结束,似乎是些题外话

我一向觉得人和人是有缘分在的,读者与作者亦然。也许并不一定要面对面,但一定有一些东西把你们相连,而后在文字创设的一片天地里神交。

我和冯骥才除了第二故乡都是天津外,他的第一故乡浙江宁波也是我所向往的江南水乡。除此之外,我欣赏他的画与文的相映,而他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是我所认为一个有志文人的应有之义。甚至我觉得:才思之外,那份对传统文化保护和热爱的痴心才是最难得的,因此,我没有理由不爱他。


本文内容纯属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