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条法则: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上)
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与混乱,让一切都实现了最好的可能性。
一、延迟满足的价值
1、在发现了当下努力和未来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我们才有了制定社会契约的动力,而这种契约让我们能够放心地储存当下的工作结果。
工作是延迟满足的手段,同时也是个人拓宽眼界、提升能力、磨炼心智、扩展胸襟、完善人格、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主要途径。
只有当下努力,才有可能会在未来有所回报,这是人类繁衍至今自然形成的社会规则。
2、要改善未来,更大的牺牲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通常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呈现,如果你的目标未实现,也从侧面说明你的付出可能不够。
有句话说的好:你不肯吃的苦,别人吃;你不肯受的累,别人受。当别人成功时,你不要“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
3、并非所有牺牲都能换来同样的回报,有时候更大的牺牲之后并不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
凡事都有例外,在某些不确定的情景下,可能会导致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而我们所有该做的都做了,结果却不尽人意之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思维要拐弯之时。
人类社会所定义的规则,放在宇宙层面来说,可能会存在某些与人类相违之事,
4、延迟满足的前提是人类文明稳定到能够确保延迟行为在未来会得到奖励。
当人类文明处于不稳定时期,延迟满足可能会意味着在未来没有奖励。比如:社会动荡时期,大户人家家里存粮供一家人渡劫难,但有些不法之徒,通过不法手段取得大户人家的存粮,以供自家养家糊口。
对于大户人家来说,存粮会被抢、被偷,导致存粮延迟满足自家需求的目的达不到。
5、有比没有好,而慷慨分享你拥有的则更好,比这还要好的是因慷慨分享而广为人知。
分享的本质是交换,一个无法分享和交换的孩子不会有朋友,因为友谊就是一种交换形式。当你拥有更多时,请大方分享,这就是古语 “舍得”的含义,有舍才有得。
6、你需要放下当前的预设和执念,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
当我们感觉到事不顺时,并非是真不顺,也可能是自己价值体系对世界感知出现了问题。此时,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事情本身。
壁虎断尾求生是动物一种求生本能,有时候我们人类也需要果断放下自己的固执与成见,跳出固化思维的牢笼,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让自己保持持续前进。
7、每个想要减轻世间痛苦、完善存在的缺陷、实现最美好未来和创造人间天堂的人,都会做出最巨大的牺牲。
圣母玛莉亚献出独生子以救赎人类,这种牺牲是无比伟大、高尚的,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
8、如果你停止说谎,遵从自己的良心,那么即使面对死亡也能保持高贵。如果你真诚勇敢地追寻最崇高的理想,获得的安全感和力量将远胜于任何目光短浅的自我保护。如果你以正确、充实的方式生活,就能发现你已强大到足以克服死亡的恐惧。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选择遵从自己良心,即使众弟子为他做好周密逃跑计划,但他最终坚持自己的真理——如果我真的有罪,那么政府抓我就是没错的,我应该待在这个地方;如果我真的没罪,那么我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走出监狱,这不等于承认了自己有罪吗?
临死之时,他毫不畏惧,义不反顾地喝下毒药,捍卫自己追求真理,拒绝苟且的人生意义。
二、死亡、劳役与邪恶
1、人们能够战胜地震、洪水、贫穷和癌症,但是人性之恶却为这个世界的痛苦增加了全新的维度。
面对自然灾害、疾病、贫穷,我们都在积极面对并最终通过努力战胜苦难,但复杂的人性却让这份苦难的底色更加浓重。
PS:某情期间,不法机构、商贩毫无职业道德和底线,赚取人民、ZF和国家的血汗钱,这就是人性之恶的直接体现。
2、邪恶会放大生活的灾难,大大增加我们用权宜之计来应对人生悲剧的动机。
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之际,再遭遇任何额外的苦难,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会让处于苦难深处的我们,感觉生活无望,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甚至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也有可能催生我们对于苦难的抗拒,以邪恶来对抗生活的不如意,毕竟选择至诚至善是极具考验人性,而选择堕落更容易。
(未完待续)
我是妙妙,80后女性,致力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影响和帮助更多女性,创造自我价值,获得精神和经济都独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