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昙华林一直延伸到黄鹤楼脚下的胭脂路,就是传说中的“成衣一条街”了。
20年前开始,从选布料到找裁缝,全都能在这条街上搞定。爱美的武汉姑娘吖淘来各式的零碎布料,巧手的裁缝制成摩登的时装,这里是时尚的潮流风标。
狭长而拥挤的胭脂路,大概是武汉这座城市最市井的一面。闷热潮湿的梅雨季,这里依然喧嚣热闹,市井叫卖与人来人往交织在一起,码头城市的种种,在这里得以一一精彩展现。
曾经的六省时尚中心
现在的时髦聚集地
胭脂路上最为惹眼的当属一块块“高定成衣”的招牌,复古的建筑,依稀可见当年繁华,街边橱窗里摆放的新一季时装,又会把你带进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琳琅满目的布料一面面排开,让人瞬间花了眼。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家专做旗袍和唐装的成衣店,简直像发现了宝一样。
挑选面料,确定款式,量体裁衣,最后耐心的等上一到两个星期,就能拿到量身定做的美衣了。想做件漂亮精致讲究的旗袍,我想你一定还得来这儿。旧时光的花样年华,在这里都能看到。
享受着人们对衣服订制的高昂热情,又得接受成衣时代,大规模批量生产服装的冲击。胭脂路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洗炼,早已融于柴米油盐的市井生活里。
在胭脂路,麻麻们能找到最心仪的成衣定制
我们能找到一摞老字号小吃
整个胭脂路上,一眼望去,人声最鼎沸的地方就是长虹农贸市场。
小贩们的买卖吆喝声、街坊的讨价还价声...市井生活的迷人之处,就是光明正大、粗朴简单,没有花招也没有秘密。一方水土孕育着的每一道美食,渗透入每个人的盐米油盐,是打开记忆味蕾中的鲜活存在。
经常光顾的老摊位,不知不觉就有了去个零头加个果子的默契待遇,挑菜时还会唠上两句家常。
“买了几多年鸟,夏天差不多每天都来,吃不完就买半个。”拉着家常的谈笑间,旁边的婆婆,熟稔的从老板手中接过切好的西瓜。
分散在胭脂路街头巷尾的小店冒着腾腾热气,似乎还带着午后惺忪的迷蒙,聒噪地你来我往。
熙熙攘攘的摊贩遍布整条街道,他们在街的两边竖起简易招牌,铺开摊位,贩卖一切充满烟火气息的东西。
武汉人爱把混沌叫做水饺。
熊氏一家四代经营水饺摊,好吃离不开真材实料。用鲜筒子骨熬煮6小时水饺汤,水饺馅鲜且不腻,加上一点葱花和胡椒粉,这才是一碗老武汉水饺的味道。
香酥鸡蛋灌饼虽然门面不大,倒是味道杠杠的,里面有肉有鸡蛋还有生菜,荤素搭配。一个卷饼下肚,很是满足。
黄记的热干面最香,斌斌家的糊汤粉最好吃,冷记卤味最回味···街坊们挑剔的味蕾,从不会让人失望。
哪家字号最老的,哪家街头巷尾有美食人尽皆知。这些都是落在胭脂路烟火风尘里的小小注脚。
关于胭脂路
你可能无数次路过它,却不认识它。
沿着胭脂路衣坊前行,走进“半边坊”的小巷口。入眼就看到一个平坦的空场和几座红砖红檐的小洋楼,墙面已是绿意盎然的爬墙虎,只能从窗棂的精细铁艺雕花,让人依稀想出几分旧日繁华。
这就是胭脂坪。看着破旧而沉寂,但80年前,这里却是名人政客云集的地方。
在胭脂山下,胭脂路并不只是五彩斑斓的人情华服和旧时的繁华惊艳;如果你是个虔诚的信徒,在这里你一定会有回忆。
关于武汉的信仰,在这条百年老街上展露了一大半。
你不来胭脂路,你都不会知道,花园山南麓藏在了一座神秘的天主教堂。从教堂二楼的窗户往外看,还可以看到黄鹤楼的一角。
每个周末是教堂人最多的时候,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或许源自教堂给人的平和,当看见信徒跪在圣像前祷告,觉得有信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安静地在中南神学院听完一整首基督教赞歌,一转身又掉入胭脂路的拥挤人潮,置身喧闹中。
我走出巷口,准备动身回家。
不远处,是满载而归的时髦女郎,手里提着一袋沉甸甸的毯子衣褥。街边服装店铺和菜市场美食摊贩鼎沸的开场与喧阖的落幕,共同折叠成一个又一个城市角落里的篇章。
武汉的美,向来深情于市井,流淌于鲜活的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