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对于去除“穷根”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确保2020年贫困地区共享致富之光,需要持续优化教育脱贫各项措施,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打好收关之战。
教育扶贫应该在精准扶贫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可以把其他扶贫融入到教育扶贫中,或者把教育扶贫贯穿到其他扶贫中去。
因为,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认同度是较高的,教师对家长是有说服力的,对学生也是有教育引导力的,而通过与学生一起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是很有效的。
教育扶贫从物质上来说,可以保障贫困户学生有学可上,从精神上来说是帮助贫困学生及其家庭树立自信,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培养一名大学生或者有一技之长的职教学生,就是帮助一个家庭脱贫,就是为提升地方民众素质打下坚实基础,就是帮助构建长久脱贫的屏障和基础。因此,教育扶贫意义重大。
教育扶贫是提高扶贫工作实效的前提。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实践证明,贫困地区人员根本上是“素质型的贫困户”,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文化水平、缺乏技能是致使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知识培训进行教育扶持,可以打破传统资助模式,开拓学生教育扶贫的多元化,通过资助农村贫困学生去城市学校进行游学、访学等途径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动力。
注重学生特长、兴趣及本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资助贫困学生进行专业和技能培训;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促使其形成自我发展和调节能力。
使贫困地区的人口无论从思想文化素质,还是技能水平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这也是扶贫攻坚能够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育扶贫应构建多层次农村与城市扶贫精准对接模式,“一对一”甚至“多对一”,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资金、信息等多形式,多渠道支援甚至寻求外援。
扶贫区域要以点及面,逐渐从某几个地区走向全域,确保城乡共享教育扶贫是能够改善、稳定发展扶贫工作的基础,是“输血式”的扶贫措施。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只有合理的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斩断穷根、挖掘富源。
教育扶贫应全面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解决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时应站在教师本位,从健全待遇保障和提供高层次发展平台等方面构建优秀才“进得来”“留得住”的激励机制和机会结构,精准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
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真正将习总书记对这项工作的指示贯彻落实好,才能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公平优质的教育脱离贫困,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