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的一个里程碑年。
推开一扇门,门外若有光。
01
2016年10月,我接触橙子学院,开始为知识付费。
2016年11月,进入猫群(剽悍江湖),做了第一场分享,通过知识获得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社群,竟然小有名气。
2017年春节旅行即将结束时,头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的摄影心得可以整理成课程啊,于是几天后,我有了第一批学员。
3月1日,简书摄影主编霞子姐告诉我,申请签约作者的消息得到了肯定回复,成为签约作者。在此之前,持续更文100天。
3月23日,与简书合作的第一期摄影训练营开课,v先生在朋友圈帮转。
5月份,受到一个服装品牌的邀请,开始做线下分享。
一切渐渐有了起色。
而这一切,都是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完成的。
02
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对工作不满意了。
这份工作有尊严,有收入,有闲暇时间,可就是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是指,没有一群值得学习和同频的人。
社群里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尤其是北上广深的小伙伴们,经常线下交流,一定能碰撞出更多绚烂的火花。
而我在一个小县城里,缺乏一个导师,缺乏一群同频的小伙伴,所有的事情都是孤军奋战,这对我来说不是好事——虽然不怕孤独,但是我也渴望灵魂的碰撞。
6月份,我把工作辞掉,去了一趟深圳。
03
没想到,在深圳只待了一周,我就回来了。
当时的想法是,做一个有积累的工作,从头开始学习,用上十分的劲头,是可以迅速成长起来的。但是,只有嘴上的劲头,人力资源是不会用的,而太小的平台,自己也不想去。
现在想来,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原来的工作到了深圳不想再做,其他工作又没有优势,积累的个人品牌对公司没价值,恰恰是把短处暴露出来了,结果自然不会好。
激流勇进没有用,我又退回来了。
04
还好,退回来并不是到原地——从小县城到了省会城市,也算是进了一小步。
想学点东西,就歇了三个月,在家看看书,同时完善摄影课程体系,也渐渐地淡出一些社群。
到了10月份,觉得闷得受不了,需要出来了,就找了个好点的平台,开始上班。
公司不错,在省内同行业数一数二,而我们部门也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我就喜欢这样的部门,在关键位置上做头部。
来到这里的故事,看上一篇文章你就已经知道了。
05
如果只看年初和年尾,我的变化就是从一个小县城的小店驻店老师,到了省会城市的大店干将。
变化好像并不大,行业没变,工作没换,只是换了平台。
而一年中间发生的事情,现在看来,也挺惊心动魄的。如果用一条线来表示,这一年的中间就是一个抛物线,渐渐上升后又渐渐下降,回归平常。
也是在今天复盘的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从个人品牌稍有起色,到渐渐放弃打造品牌,为什么我看见了一扇门的光却又把门关上?
06
深圳一行,让我看清了自己的缺陷,能力不足以从头开始做一份有积累的工作。本来的想法是换梯,但是从裸辞到理想中的新公司,差距太大。结果换梯失败。
换梯术一个重点就是,先在原来的梯子上爬到顶部,再换其他梯子就会容易。
由此我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原行业做,做到省内顶尖公司的头部,再换个更大城市,在本行业做到头部,再换梯。
新环境需要更多努力,分不出精力运营个人品牌,但并不意味着个人品牌之路就要中断。
其实哪里都有个人品牌,不只是在线上,也在生活中。在公司里,我的名号渐渐传开,只不过在工作里不叫“朱子先生”,叫“百慕”。
07
一言一行都是个人品牌。我并没有完全关上个人品牌的门,而是退后两步轻轻虚掩上。
明年,我会转移到更大的城市,在线下与更多牛人产生有效链接,同时也会帮助一些小伙伴一起成长;在线上,我也将与简书合作,将潜心开发的更为系统的手机摄影课程推出,让手机摄影帮助更多人认识到生活之美,使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017年,见识到了更多可能性;
2018年,亲自去创造更多可能性。
最后,借用一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这句话出自好友颜悬哉:
以前,我总是问自己能不能做到某件事;现在,我总会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到并做好这件事。
不拍丑的,只拍美的;不与众同,只求新意——我是朱子先生。
每天一个小知识点/小技巧,我的2017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批生活摄影师,想看更多美图,想成为摄影大神,就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