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星期六,晴
今天在[知乎]APP上发了一个提问:在中国为什么不能乱摸别人的头?
附注内容: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跟几个哥们出去玩,路上遇见一个认识的人,也是很长时间没碰见了,一高兴就上去摸了一下他的头。他见是我,也算是老相识了,脸上却是不高兴,嘴上埋怨别摸头。我奇怪了,我摸他的头是表示友好,他干么要生气呢?好像在国内这种情况很普遍。
通过成功委托刘看山进行智能邀请潜在回答者。
到现在为止还真有几个人回答了我的这个提问,有点小确幸。
一个叫掐掐的草莓掌控者给出的回答贡献最大。他是这样回答的:
抚顶是高位对低位,摸孩子就罢了,你摸朋友干嘛。。。要是特别熟无所谓也就罢了。。。所以要把握度呀。。。即使没有这层问题,人家也可能不愿意被别人乱碰,待人接物的礼节罢了。
我给他的评论是这样的:
这到也是,在中国主要体现在大人对小孩的爱抚上,只有特别的熟的摸摸表示关系非同一般。
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会出现摸头这种表现行式呢?
掐掐下午给了我回答,是这样的:
猴子相互抓虱子,猫咪相互舔毛,一样的。你和一个美国姑娘的关系,你和一个中国姑娘的关系,你和一个同城姑娘的关系,你和一个和你打招呼的姑娘的关系,你和一个和你牵手姑娘的关系,你和一个和你谁在一张床上的姑娘的关系。有时候距离也能体现出关系。
我给他跟上的评论是这样的:
这个回答得好,确实人类很多行为就是来源于猿猴。
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人类社会出现大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向猴子取经。正如KK所提出的新生物时代,让设计归于自然。
一个叫晨间剧大导演的上来就是给我一个反问:
我很好奇哪个国家可以乱摸别人的头。
我只能进一步向他阐述我提这个问题的用意,是这样回复他的:
我问的是在中国为什么摸头会引别人这么大的反应?
其实我们相互摸一下头也没有恶意,还是想表现一下友好亲昵,许多人却认为是大忌。那我们摸一下衣服裤子,手、腰、腿什么的也没有那么大反应呀。
你会很惊奇地发现,你随便提出的一个问题,在问答平台都可以无限制的一问一答下去。
什么,你怕你的提问会没有人理会?放心吧,知乎大大早就为想好了对策,他的成功委托刘看山功能会帮你把外部世界的人流导引进来。你只要坚守住问题,保持住与回答者的互动,一个提问就能引申出一大堆的知识内容来。
知识怎么产生的?其实就是在平时的一问一答中,天马行空地产生出来的。
只是在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时代,我们平时的这些闲聊闲扯无法及时的记录下来,白白流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无影无踪了。知乎,其实就是那个即时记录者。
知乎在记录的同时,也将我们给绑架了。
习惯类养成产品是怎样产生的?设计产品的时候要与用户的习惯行为和情绪状态相结合。
PS:我的心态是开放的,加我微信吧:jumpevolution(备注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