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尽付烟雨中。
初春之雨,已是如烟如雾,却不乏力量。伏案之余,窗外雨落青砖,声声入耳。雨自多情,喜时百般娇媚,愁时痛断肝肠。从仲夏夜的浪漫到风萧萧的悲壮,从李清照的寂寥到苏东坡的豪放,百变而无踪。
雨自古为诗人所厚爱,可悲可喜,可别可聚。为了一阵秋雨,李义山舍弃了明月,只为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或许只有这样的巴山夜雨,才配得上“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浪漫与温馨吧。若没有“寒雨连江夜入吴”,恐怕“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妙处也将淹没在一片诗稿中,为世人淡忘。
雨,并不只是一个惆怅环境的产生者,在漫天黄沙的大漠中,一场雨换来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可纵是柳绿,也留不住故人远去的背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以为雨会在惆怅的离别中度过余生,惆怅,不只离别。或许只是一个节气,一种天气就能勾起诗人的无限伤感。近处是“路上行人欲断魂”。欲酒,酒却在遥不可及的杏花深处。
雨,总是容易挑起诗人的情感,连现实主义的杜工部都自称“好雨知时节”。同在春天,两位杜诗人却又截然不同的情感,一悲一喜,尽在春光明媚之时。春雨春风,也不放过老和尚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对仗工整,辞藻优美,还透露着几丝禅机。西塞山前,张志和的笔也未放过春雨,斜风细雨和“青箬笠、绿蓑衣”就是绝配。再添上几笔,山前白鹭,桃花流水,美不胜收。
雨的本意,似无处追寻,又在人心间。雨本无情,何谈有情。有情者,人也!
——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