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新旧思想发生碰撞的时期,是一个文艺极大复苏的时期,是一个无论男女都渴望追求自由的时期,我喜欢这个时期。
我喜欢这个时期的才子与佳人,喜欢钱钟书和杨绛,喜欢林徽因和梁思成,喜欢沈从文和张兆和,唯独不喜欢陆小曼和徐志摩。
诚然,徐志摩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陆小曼是风靡一时的社交名媛,但徐志摩的多情与陆小曼的骄奢,始终让我爱不起来。
但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妙吉祥的《今生为你,花开荼靡:陆小曼传》,我才感觉到之前自己是多么愚昧,对才子佳人误会之深。
这本书豆瓣评分6.5,内容简介是这样写的:这是一部写给正在步入爱河追寻真爱和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的痴男怨女所看的书。 作者身为女性,以细腻的女性心理感受陆小曼的悲情一生,饱蘸情泪,还原出她真实的心路历程。 生命在绚烂中辉煌,也在淡泊中沉寂。一如陆小曼,一个浪漫诗人的红颜知己,为多情才子而怒放,繁华过后却是美人迟暮的无尽悲凉。她说,每个女人都是一朵花,希望透过陆小曼这朵误入人间的富贵花,读者能悟出几分关于爱和做人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开始感受陆小曼,这位民国才女,她的勇敢,她的真实,她的坚韧,她绚烂中的辉煌,淡泊中的沉寂。
1.有夫之妇,追求真爱。
陆小曼出生在商贾之家,并且是“八死一生”的独苗,加上从小体弱多病,所以父母呵护备至。
陆小曼十九岁的时候,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前程似锦的“民国第一帅哥”王赓。
婚后的生活,对于陆小曼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依然锦衣玉食,依然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唯独让她感觉不如意的就是,王赓是个工作狂,平时聚少离多,对陆小曼关心不够,以至婚姻名存实亡,对包办婚姻下的丈夫始终爱不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小曼与徐志摩邂逅,加之徐志摩是王赓好友,也受王赓之托照顾陆小曼。于是二人经常入对出双,游山玩水。
陆小曼沉寂的心开始悸动,她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从未有人这样懂得自己,她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于是她坠入爱河不可自拔。
在那样的时代,虽然思想开放,但对于女人追求真爱,人们更多的是苛责,谩骂和道德绑架。
但陆小曼就是要反抗,就是要追求真爱,追求自由。她想方设法与王赓离婚,并且把全身心都交给徐志摩。
我们且不说,这样的爱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就陆小曼敢于反抗,追求真爱,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几人能做到?
2.半生出入名利场,却有真性情。
前半生的陆小曼,是轰动一时的社交名媛,她的社交属性从小就展露无遗。她十七岁就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
在当时,社交圈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南唐北陆”。“南唐”是上海的大家闺秀唐瑛,“北陆”便是北京的陆小曼。陆小曼在社交圈的地位可见一斑。
陆小曼虽然经常出入名利场,但她并不虚伪做作,不是逢场应付。她对遇到的每个人都真心相待。正是因为她的真性情,在遭受外界不解与谩骂的时候,她仍有好朋友劝解安慰。
陆小曼的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是纸醉金迷中的难能可贵,是与生俱来的上天的馈赠。
3.爱人离世,编书答君。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后生活虽然甜蜜,但对于陆小曼来说,也是堕落的开始。
她恣意挥霍青春,戏园里一掷千金,长榻上吸食鸦片,每天等着徐志摩来供养。
徐志摩劝她要精进绘画和写作,逐渐向新女性靠近,她听不进,仍是我行我素。
但这样的生活于1931年11月18日戛然而止了。这天中午12点30分,徐志摩乘坐的飞机触山爆炸,他永远的离开了深爱他的陆小曼。
自此,陆小曼的天塌了,她的生活也暗淡无光了,她每天从悲痛中醒来,又在悲痛中睡去,她曾无数次的想随志摩去了,一走了之。
关心陆小曼的好友,每天都来安慰她,陪着她。在友人的劝说中,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要活成志摩希望的样子。
于是陆小曼身着素色,深居简出,潜心学习绘画和写作。她收集徐志摩散落的诗篇信件,整理发表徐志摩遗作,她立志要把《徐志摩全集》展现给世人。
陆小曼就是这样一个勇敢,真实,坚韧的女性。身处富贵,却不矫揉造作;置身风口浪尖,却敢把自己剖开来给他人看。
陆小曼的才情可能我学不来,但她的品格我很欣赏,愿我们从她身上汲取营养,开出自己的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