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于书店,不经意地发现了《侧看民国》(黄山书社)系列,有本《鲁迅家的细碎往事》(李伶伶著),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也教了不少鲁迅的作品,似乎我们对于鲁迅非常熟悉,但粗略翻了下,眼前的鲁迅是那样的陌生。于是便欣然托书店老板找作者求一套有题名印钤本子。
鲁迅之“鲁”
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为什么取鲁呢?其实是取他母亲鲁瑞的姓,鲁瑞出身书香门第,她在家排行最小,两个哥哥都是秀才。而周家呢,是官宦人家。周鲁两家的婚姻应是门当户对的。周树人的祖父周福清当过翰林,任过知县,为了儿子周伯宜的科举的事,一度入狱押在杭州,周作人也有一段时间到杭州去照顾他。
周家五子女
先说说周家的五个子女。不是说周家三兄弟吗,怎么有五个呢?老大周樟寿、老二周櫆寿、老三端姑、老四周松寿、老五周椿寿。老三是个女孩,可惜只存世十个月,过早地夭折。老五周椿寿五岁因病过世,鲁瑞当时承受着丧父失子之痛,长子周树人当起了这个家的重任,为了大家庭的团聚相守,承受了一切。所以周家被外人所熟知的就是老大(周树人)、老二(周作人)、老四(周建人)。
有趣的是,三兄弟的名字中分别有“樟”“櫆”“松”。这三个字是看似都是树,其实“櫆”指是的星宿(从他的字中可以看出)而并非树木,后来周作人觉得“櫆寿”不好听,祖父又给他取了同音的名字“奎绶”。还是没有逃出星宿的称谓。
从百草园到八道湾,兄弟失和
1919年鲁迅一家变卖了家产,别了故乡,别了闰土(鲁迅小说的人物),闰土就是章闰水。说到章闰水不能不说他爹章福庆,他原是周家的帮工,能干善良,鲁迅儿时很多的乐趣来自于他——捕鸟、锻砻等。同时,章福庆的老婆,人称庆太娘,还是鲁迅的奶娘。可见,鲁迅与闰土的感情。
鲁迅一家住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公用库胡同内八道湾胡同11号。他找房搬家修整,尽了一个长子的义务。全家13口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对了,忘了说,其中还有鲁迅的妻子朱安,一个小脚女人,“母亲送给他的礼物”一直以来,谁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同过房,自始至终没有子女。但朱安一直把周海婴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是后话。
周作人一家(妻子羽太信子、长子周丰一、长女周静子、次女周若子)、周建人一家(妻子羽太芳子、子周丰二、子周丰三)、鲁迅、朱安、鲁瑞,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钱用在一起。日子长了难免会生出事来。三个兄弟关系还比较单纯一些,但掺入了弟媳,而且是外国媳妇,这两个弟媳又是姐妹俩。关系就更为复杂微妙。突然有一天,周作人向鲁迅替交了绝交信。其中委原也不得而知,至今也是个谜,谁也不说。但关键人物一定是羽太信子。一直想维护这个大家庭的鲁迅只得搬离八道湾——1921年8月2日。朱安、鲁瑞也随老大另寻住出西三条。她们俩人一直在此终老。
1921年9月2日,周建人只身去上海谋生,这样八道湾也只有周作人一家,当然还有弟媳及侄子。羽太信子一直不愿到上海,后来才有周建人找了自己在老家时的学生王蕴如。上海一个家,北京一个家。周建人的小女儿周蕖的丈夫尽然是顾明远,可能是在北京师范大学相识结婚的。
寿则多福?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留下许广平、周海婴,还北京的朱安、鲁瑞。病逝时,有周建人在身边。周作人没有参加哥哥的葬礼。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在八道湾家中病发身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受尽屈辱。抗战结束后又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待了几年。
1984年,周建人离逝。三兄弟中,他的成就最小,但官位最大。两位哥哥如天上的星星早与他而殒落。
李伶伶女士让我看到了周氏兄弟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