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来到王敦身边,他暗中观察,发现王敦已有谋反之意,当务之急是要搜集更多的情报能够回去让朝廷有所准备。于是温峤便假装兢兢业业地工作,又积极为王敦出谋划策,夸奖他的心腹钱凤“满腹经纶”,这两人对温峤越来越有好感,王敦也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不久,守备京师的丹阳尹空缺,温峤很想借此机会离开王敦,却极力向王敦推荐让钱凤去,王敦根本离不开钱凤,钱凤就推荐让温峤去,温峤心中高兴,表面上却百般推辞,王敦哪里肯依,任命温峤为丹阳尹,并要他暗中观察朝廷的虚实向自己汇报。
温峤本是迫不得已潜伏在王敦这里,这下子又被王敦派回朝廷去卧底,这招欲擒故纵真是玩得高明。
温峤担心自己一走,钱凤就进谗言,致使王敦改变主意,追回自己。于是在王敦为他举行的饯别宴会上,借酒装醉和钱凤发生了冲突。第二天,温峤临出发前,与王敦话别,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好不伤心。几次去而复返,显出和王敦难舍难分的样子,最后才上路出发。
果然,温峤刚走,钱凤就对王敦说:“温峤向来和朝廷关系密切,又与朝臣庾亮等人交往很深,只怕不可轻信。”王敦不满地说:“你心眼也太小了,他昨天喝醉酒得罪了你,你怎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来说他的坏话!”钱凤无言对答,温峤终于脱离了虎口。
温峤一到建康,立即把王敦的叛逆活动全部报告了晋明帝,又和庾亮等人共同商量讨伐王敦的计划。王敦知道后,气得咬牙切齿,说:“我要活捉了温峤这小子,亲手将他的舌头拔出来!”
王敦再次起兵进攻建康,命其兄王含为元帅,与钱凤等率水陆大军五万,直扑建康南门外的秦淮河。统率秦淮河北岸诸军的,正是大将温峤,温峤下令烧毁河上的浮桥,晋明帝正想亲自率军进攻叛军,听说浮桥被烧,以为温峤胆怯,大为恼火。温峤说:“眼下敌众我寡,援兵未至,万一危及社稷,后果不堪设想,陛下何必爱惜一座桥?”
没过多久,王含、钱凤率领的叛军蜂拥而至,却因为浮桥被烧,被阻隔于秦淮河南岸,无法前进,时间一长,士气渐渐衰竭。而东晋方面的援军却在苏峻、刘遐等人的率领之下,源源不断地开赴战场。温峤看准时机,亲自率军渡河,与苏峻等一起,猛击叛军,大败王含,又命令刘遐击败钱凤。王敦接到战报,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叛军土崩瓦解,王含、钱凤都被杀死,延续二年的王敦之乱被迅速平定了。
王敦之乱被平定后,在如何处理跟随王敦的部属故吏这个事情上,温峤与郗鉴发生了争执,他请求宽恕那些被迫跟从王敦造反的部属,而郗鉴认为应该加以责罚,最后司马绍采纳了温峤的意见。温峤又奏请钱凤的母亲已经年逾八十,应该免于治罪,朝廷也同意了他的要求。
第二年,年轻的晋明帝病逝,留下五岁的儿子司马衍继位,是为晋成帝。温峤与王导、庾亮等同为顾命大臣,而实权则掌握在太后的兄长庾亮手中。之前王导执政的时候,因为处事宽和而赢得人心,庾亮上台后则严刑峻法,因此大失人心。
讨平王敦之乱时,大将苏峻立有战功,此时镇守历阳,拥有强兵,他广纳亡命之徒,士兵越来越多,都要靠朝廷供养,运输物资的船队连绵不绝,稍有不如意,就怒骂朝廷。苏峻对自己没有被选为顾命大臣极为不满,镇守荆州的陶侃也因为遗诏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怀疑是庾亮删除了遗诏上的内容,对庾亮心存芥蒂。
庾亮对这两人都很不放心,一方面任命温峤为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以防备陶侃;另一方面又征召苏峻入朝为大司农,实际上是想夺去他的兵权。王导等大臣认为这会促成苏峻的反叛,温峤也多次写信劝阻庾亮,让他不要行此险着,庾亮全然不听。果然,苏峻害怕入朝被杀,就联合大将祖约,举兵叛乱。
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