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吵架,只是偶尔带孩子就近玩一玩,并没有把带孩子旅行、看世界作为很重要的家庭计划纳入生活,因为当时没有学习,不懂得只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现在的孩子被学习困住了,被家庭矛盾困住了,被手机困住了,他们的心走不出去,一放假,甚至不愿意出门,仿佛手机里的世界就是他们全部的生活,我的儿子一放寒假就是这样的,完全泡在了手机的世界里。
上个学期,因为上了初三我总是忍不住提醒他学习、写作业,我们俩的关系有点恶化,他一闻到我身上的包子味儿就立马让我“闭嘴”,不想听我说话,说我就会“叨叨叨”。有时候特别生气,还会说我跟着院长学的啥?意思就是我都没学好,还来管他。总之,我们之间时不时总是擦枪走火,我就会意识到自己确实应该“闭嘴”了,可为什么“闭不上嘴”呢?因为内心着急、焦虑、不甘心,是因为自己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总觉得自己管一管、说一说,孩子可能就会听,孩子就能多少学点,我的心里就能平衡点。其实是我忘了,要多关注孩子这个人,而不是事儿。
儿子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就开始机不离手了,头两三天,上午还能十点左右起床,后来的几天都是睡到中午12点半才起床。看着他这种状态,我能不着急吗?心里肯定是有点着急的,但是再急,咱都得先保持冷静,思考一下,咱自己原来上学的时候啥样子?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特别想睡懒觉,总感觉睡不够,但是我妈就会叨叨个不停,各种评价随之而来,所以,一直到现在,早上起床这件事儿,我都缺乏自律性,如果不上班,我睡不着也不愿意起床。
再想想儿子,我觉得比我小时候强多了,从小到大,上学起床总是很积极的,没有赖过床,初一初二放寒假、暑假的时候,最晚八九点就起来了。今年确实是有史以来睡懒觉的一次寒假,孩子上初三以来可能真的是太累了。
想到这里,我在心里规划了一下,如果我还是选择督促孩子学习,那么我们俩的关系只会继续恶化。放假了,我不让他玩手机,他就不玩了吗?不可能,他会偷着玩,而且手机会变成我俩对抗的工具。他已经上初三了,还是14岁,青春期的高峰期,只能先关注好孩子的当下,处好关系,才能慢慢引导。
于是我跟儿子说:“好不容易放假了,儿子,你就好好放开了玩几天,彻底放松放松,你说咋样?”儿子当然很开心。
这就是双圈理论的运用,先和孩子站在一起,做好铺垫,再和孩子沟通,孩子才愿意听我们说话。
我接着说:“儿子,你白天随便玩,妈妈看着你玩得开心,我也开心,但是我不希望你熬夜玩,熬坏了身体,再玩坏了眼睛,我可是要心疼死的,这一点你能做到吗?”
儿子答应得很爽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答应了并不代表就能做到,我提前给自己做好了心理预期。当我看到他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夜里玩到两点多的时候,我没有特别生气,像他这么大的孩子都是组团打游戏的,其他孩子想等到父母睡了偷偷打,约了他,他就不好意思拒绝,加上自己也想打,和我的约定自然而然就抛诸脑后了。我也不会去戳穿他,毕竟我是偷偷看到的。
每次他跑过来跟我说“妈,一会儿12点之前我再打一盘就睡了,”我每次都说“好,儿子,你这么遵守约定,我特别放心。”我选择傻傻的相信他,只有高自尊的孩子才会有自律性,小时候没有培养好的,现在要重新培养。
老师在钉钉上发的寒假计划,儿子看完之后就说,作业他不打算写,资料他也不会买,沟通无果。
再次沟通,儿子就说:“我这个学期已经很努力了,期末考试我还进步了,下学期全是复习,我肯定好好努力,而且买了那么多资料都没写完,还让买,我不买,就是买了我也不写,累了一个学期了,我就想歇歇,我就想玩儿。”
“哦,儿子,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首先感谢你跟妈妈说心里话,第二,你还有自己的想法,不过妈妈有点担心,老师开学收作业了,怎么办?”
“老师根本都不收,上个学期也没收,就算她收了,大不了挨训挨批评呗,罚站一天也划算。”
我的个天哪!这小子已经升级到天不怕地不怕了,我是说啥也影响不了他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面对孩子,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才能生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