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我向来是不喜一个人夸自己和周边人的,因为以我多年的经验来说,夸得越好,越代表他缺失某样东西,正如那句话所言: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对杨绛先生并不熟悉,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无意提起,所经历的老师不同,对先生的评价更是不一,所以在《我们仨》这本书的阅读中,我更是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我想相信书中所叙述的一切;另一方面,却又怀疑书中记录的某些事件是否属实,毕竟先生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而对于某些事,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叙述出来的事实便也不同了。但也正因,为此,更增加了我对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生平履历的浓厚兴趣,更是有了拜读的动机。
不过,即便是某些“政治”上的观点不同,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中所描述、所记录的这种生活的。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我不知道杨绛先生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写下这本书的,又是以何种心态去审视、去回忆曾经一家三口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仨》,“我们仨”,是为了完成女儿未完成的心愿吧!替她完成她想要完成却来不及完成的事情。然后忍痛把记忆一层一层的剥离出来,即使内心已经血肉模糊。当那些回忆的思绪漂浮,曾经的欢声笑语,一点一滴展现出来的时候,杨绛先生还是从容不迫的以她细腻的笔触,把它记录下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感念曾经拥有。
虽然,这世上只剩她一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留存,但我想,不论身处何地,杨绛先生的心里恐怕都会留有丈夫和女儿的身影,那熟悉的感觉,那不变的音容笑貌。
世间最难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因为每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白发人都会剩下一个行尸走肉的躯壳。外面灯红酒绿,内心却已是荒草丛生。家成了客栈,只是一个短暂停留可供歇息的地方。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还在寻觅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