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大严俊之先生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对自己的阅读方向有了些许启发,以下全为有感而发,兴之所至。
首先,根据大严俊之先生提出的“有效率阅读”的几个指导性原则,我运用常见的读书观点举例一下,当时更加明晰。
观点一:我没有时间阅读,或者说我记不住书里面的内容?
没有时间阅读,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时间本身很多都是被碎片化,而我们所认为的读书,应该是能够捧着一本书,安静阅读几个小时,享受不被打扰的时光。而大严俊之教给我们的原则之一,就是针对碎片化时间的——多书并读,然后设置时限地读书。
为什么记不住内容?
一则本书的内容太多,我们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要记住全部着实有困难。但一个著名且通用的“二八理论”同样也可以运用到读书中来,找到书中20%的重点,再找到4%最值得你实践的要点,这样一本书就变得容易掌握了。 读书的“断舍离”,也能帮助我有效调整阅读心态。以前记不住书里的内容,我觉得是一种遗憾和能力的缺失,但有所选择,让我抱著一种集中注意力寻找重点的积极态度去阅读。
二则,大严俊之强调的,读书时要有目的,或者说输出,可以使说出来,也可以是写出来。对我来说,最好的输出方式,就是书评。
老公问我,你读过这些书,写这些书评,也没见有什么用啊,工资也没长。为我总结了我的读书和写书评的过程,发现如下几点收获。第一是更加善用碎片时间读书和写评,不再是刷手机各种APP,时间管理得到更好的优化;,第二是写评首先要读懂书里的内容,再根据文章内容发挥,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理解文字,这点能力可以顺便应用在工作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工作职责和文件。第三是大量阅读和写作之后,我的工作总结和文案能力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也总说我的吐词和说话更加有文化气息了。
观点二:读过很多的小说和励志故事,但读完之后学不到东西?
让我们冷静下来想想,当初选择阅读这些书的目的,是单纯的休闲吗?如果是抱着学习知识的目的,那么一开始选择书的时,就要以商务指导和专业知识类书籍为阅读对象。
再者,那些故事情节丰富的小说,只要你想深挖,还是有可研究的地方,比如研究这个故事哪里缺乏逻辑,情节为什么这样设置,主角当下的行为原因是什么,这种从故事中收获的感觉也很棒。这就涉及到第三种观点。
观点三:我们读了这么多书,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听起来似乎没矛盾,但我们还需要追究下深层次原因,为什么读书没换来合理的成果呢?有付出就有收获的老祖宗教给我们的道理,难道失灵了?原因很简单,在读书环节上,我们完成了读这一任务,却忘记了主体本身——书。如大严俊之所言,通过阅读书籍获得知识,但只有付出行动才能将书里的知识转化为成果。也就是读书不止读完就可以,还需要老祖宗的一个道理——学以致用。
明确了以上原则之后,首先让我们调整心态,抱着学以致用的目标去阅读手中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
用之前要读懂,如何有效吸收书的内容呢?大严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最推荐的便是这一种——思维导图,不同的是,大严俊之强调,制作思维导图的基本前提,是针对书中内容作了很深入的理解和笔记。在笔记的基础上,将其提炼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怎么画?具体技巧不做赘述,根据大严俊之的办法,我将《实用性阅读指南》的笔记要点,整理优化为如下一张思维导图。为什么合上书,能够制作出一张比较详细的思维导图,第一在浏览目录之后,我便确定了第一个输出目标,将此书的内容整理为一张思维导图;第二我制作了很多的重点笔记,将重点提炼出来,过程相当干净利落。
这里插一句,大严俊之介绍的笔记方法其实大多是上学时代,我们都曾烂熟于心的技巧,只是我们很久不用了而已,所以好用的笔记技巧是要贯穿一生的,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哟。比较新颖的是“便签索引+笔记”的小技巧,这一点是我新学到的笔记检索方法。
读懂书还不够,还差最后决胜性的一步,那就是善用。利用的过程,大致可以总结为如下过程:设定目标——明确定位——思考差距和进步方法——细化和实操。
首先,设定目标要细化,以“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为数字或内容的目标参考指标,比如我读完写作指南的工作总结部分,便根据书中的内容写出一篇有效的工作总结。
其次,明确现状的定位,比如写一份工作总结,我目前的现状是工作总结内容不够干练,数字保镖不够多,逻辑不够清楚。
然后,思考差距和改进方法。比如我知道了工作总结有如下问题,根据书中给出的总结方法,我要 优化的方向便是增加数字报表,提炼文字部分的内容,逻辑上层次要分明。
最后,细化和实操部分,就要开始践行我的方案,首先我将本来文字部分的服务对象和覆盖区域,客户满意度,调整为一张年度对比报表;然后将文字部分的语句不连贯之处做了优化,最后将所有需要分清一二三四的内容全部做了层次化处理。
这样,我将一章关于工作总结的书本内容,实际运用到我改进自己工作方法的过程中,做到将所读的为所用。
《实用性阅读指南》围绕的核心,便是帮助我们解决一个终极难题,读书如何用?但愿我分享的对你也有一点帮助,如此当然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