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教练》主要讲的企业高效管理,其实也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
教练是通过由内而外的激发而不是通过被告知或教导的。同样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后,他(她)会自发学习。这种自发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中国传统的“刻苦学习”已经过时了。“快乐学习”,孩子的学习效率更高,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孩子未来的创造性更高。这正是美国高科技领先全球的秘密。
“快乐学习”很美,我们如何引导或者激发孩子快乐学习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分如下5步来做。
1, 降低期望,换位思考
孩子2,3岁的时候,喜欢爬。我们家长不要去阻止他,不要担心太脏了。孩子这个时候爬,正是他感知世界的学习过程。脏了,家长多给他洗洗就好了。孩子4.5岁的时候喜欢这摸摸那摸摸,同样也是感知世界的过程。只要没有大的危险,不用阻止他。6,7岁,孩子看书,千万不要给他超前的学习 。比如学习高数,比如学习古诗词,孩子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他对这还没有概念。反而,绘本的学习,他会更有兴趣。那就多给他读绘本,多给他看绘本,他喜欢看图片多的书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增加了文字和知识的学习量。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容易感受到看绘本书籍的快乐。时间一长,他慢慢就喜欢上看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然会主动看更多文字的书了。这些都是降低期望,换位思考。和《高绩效教练》管理员工一样 ,前期要让教练对象有个快乐上手的过程。
2, 保持耐心,多倾听
这一点,我没有孩子妈妈做得好。她让孩子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先平等和孩子对话,让孩子感觉自己有选择权,同时倾听她选择的理由。这样做决定后,孩子会主动配合或者执行原定的事情。就和《高绩效教练》所说,让员工有选择权,他才能对结果负责。
3,必须支持,而不是威胁
我们仔细想想,我们任何人都有躲避威胁的本能。只有在有支持的环境下,我们才会放松。而放松的状态下,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樊登读书会《低风险创业》专门讲过这个问题)。和《高绩效教练》一样,支持是让教练对象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好方式。
4, 拆解引导,提高察觉力
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解题就是把未知问题拆解成几个已知要素的过程。我们举个数学例子。
题目:1,2,3,4,5,6,7共7个数字,加减合计等于6。要求每个数字必须用上,且不能重复使用。请问如何运算?
这个题目,3年级的孩子70%有点蒙不知道如何做,20%瞎蒙蒙对了,10%的孩子逻辑清晰做对了。很多小学数学老师,会教孩子直接把6拿出来,然后1+2+3-4+5-7=0,所以1+2+3-4+5-7+6=6。这样教孩子的数学老师是误人子弟。他等于让孩子强记,碰到一样的题目,孩子能强记的,才会做。而改个数字,孩子马上不会做了。
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拆解。拆解是孩子将来工作生活中的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数学正是锻炼孩子这种能力的一种常见方式。
这个题的正确教育方式如《高绩效教练》一样,首先提问。
A,问孩子:“一看到这个题,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B,孩子往往说“我想用加减,试试如何才能等于6.但是马上加减,试了试。试过几次,发现答案不对。有点蒙,这题太难了,不知道如何做了?”
C,孩子马上一个求助的眼神,“爸爸,怎么做啊?”
D,开始第一步拆解引导。
E,“你刚才说:想用加减 ,试试如何才能等于6对吧?”(把B拆解开,详细引导B中的第一句话)
F, “太对了(鼓励)。为什么你觉得要用加减呢?”(引导发问)
G,孩子说1到7相加肯定超过6,所以其必须有减法。
H, 太对了(进一步鼓励)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拆解成几个数相加,再减去一个数或者几个数,最后等于6呢?(进一步引导)
I,如果这样,我们有哪几种可能呢?我们是否一一试算一下 ?
J,如果只减一个数,其他相加,我们有几种可能?(让孩子自己举例)
K,1+2+3+4+5+6-7=18不是6,那还有那种可能?7最大,减1个数7,都不能等于6,是不是可以试试减2个数?
L,2+3+4+5+6-7-1=?1+3+4+5+6-7-2=? 1+2+4+5+6-7-3=? 1+2+3+5+6-7-4=?
M,这个时候1+2+3+5+6-7-4=?正好等于6,所以答案是6。这个时候告诉孩子这是琼举例法(其实小学数学,所有难题都可以用穷举例法)。
N,我们回到H步,再问孩子:刚才说了“拆解成几个数相加,再减去一个数或者几个数”,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呢?
O,其实有,就是:拆解成几个数相加等于6,然后加上,几个数加减等于0。
P,于是问孩子 “那几个数相加等于6?“
Q,孩子八成会说:1+2+3=6.那么剩下4567,他们如何加减等于0呢?
R,这个时候孩子多观察一下,一般会得出“5+6-4-7=0”
S,这个样,让小孩自己,做出“1+2+3+(5+6-4-7)=6
以上拆解的过程中,孩子锻炼了观察能力,也刻意练习了复杂问题拆解成简单要素的能力。
5,培养自信,不能打击信心
就比如上面的数学题,拆解引导的过程中,有部分选择或者说观察的结果是小孩自己说出来的。这个难题最终是解决了。孩子参与了这个过程,他自然而然的建立了一点点的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不会差。和《高绩效教练》中培养员工一样,自信心的建立是良性循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