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必然》,只有一个感受:脑洞大开,非常佩服凯文·凯利这位大神级人物。
以下是书摘:
在未来,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力避免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原因在于:首先,未来30年,大部分可以主导生活的重要科技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因此面对这些科技,你自然会成为一个菜鸟;其次,因为新科技需要无穷无尽的升级,你会一直保持菜鸟的状态;第三,因为淘汰循环正在加速(一个手机应用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0天),在新科技被淘汰前,你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任何事情,所以你会一直保持菜鸟的身份。永远是菜鸟是所有人的新设定,这与你的年龄,与你的经验,都没有关系。
机器人将是怎样取代人类的:1.人类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加的工作,如自动织布机,自动驾驶汽车等;2.人类不能从事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如CT扫描仪器等;3.人类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4.(刚开始)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书籍的命运值得仔细研究,因为在屏读将会转变的众多媒介中,书籍是第一个。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之后,它会给电影和视频动手术;再之后,它会瓦解掉游戏和教育;而最终,屏读将会改变每件事。
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
在未来的30年里,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的发展将继续强势发展。只要科技进步使得通信成本、计算成本继续下降,这些趋势都是必然的。这是通讯网络扩张到全球每一个角落所带来的结果,而随着网络化的加深,智能逐渐代替了物质。
有时,父亲会问我是否曾因不拥有任何东西而感到不踏实、不可靠。我告诉他自己的感觉恰恰相反——我感到自己与原始社会有深刻的联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原始社会中的狩猎者,他穿行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时不会去拥有任何东西,却可以在需要时随时随地地拥有一个工具,用完后便将其抛之脑后,继续前行。只要农民才需要一个谷仓来储藏他的财富。数字原住民是自由的奔向前方的,他们不会承受拥有事物所带来的负累,可以自由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使用而非拥有事物,使我可以保持敏捷和精力充沛,时刻为即将出现的未知事物做好准备。
我们的注意力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每个人无需训练就能产出的资源。它的供应是短缺的,每个人都想多要一些。你可以完全停止睡眠,但你每天仍然只是有24小时的潜在注意力,而且绝对不存在任何东西——无论是金钱还是技术——能增加它的总量。潜在注意力的最大值是已经固定了的。它的产出是既定有限的,然而除此以外的其他东西都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既然它是最后的稀缺资源,那么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在未来,沉浸式环境和虚拟现实也必然会具备返回先前状态的功能。实际上,任何数字产品都将具备撤销和回放功能,就像它们都会具备重混的功能。在未来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在未来20年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我们追踪和创造的所有信息,包括商业、教育、娱乐、科学、体育以及社会关系,等等,放到它们最原始的级别去理解。
这本书让读得停不下来的感觉,在看的过程中,我有意放慢阅读速度,但就好像是被吸引住了,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一直想知道后续进展,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呢?
凯文·凯利通过十二个动词来连贯本书: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每一个动词的论述都是独立的章节,又是相互联系的。
我喜欢的不仅是作者说的推断和解释,最好玩的是每一章节后面的“在不远的未来,我一天的生活将会是下面这样:”,我不知道如果我未来的生活的将是其中的一天会是多么的方便,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也许有许多人对科技的发展有好的期待,也有坏的担忧。一方面认为技术是人类的延伸,将来的人工智能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有担忧人工智能的生长,演化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有意识了,那怎么办呢?
凯文·凯利说对于未来,我们需要的态度是:警醒的拥抱。
其中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这是不是可以联系到安全感呢?总是想把东西据为己有,好让自己支配,控制感特别强,但如果未来是共享经济,我们都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分享出来,如果是有用的地方,能被借鉴话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愿意放弃部分安全感,只是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留恋注定失去的是不是更好呢?
未来如果可以把我的生活记录进行回放,我会特别开心的,那样我就可以看看自己与别人相处时是不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自己也可以清楚的知道我是怎样度过我的生命的,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这是很重要的吧。
有些事情我们不相信它们,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们已经发生了。幸好,我们有更多的包容性,愿意抱着期待的态度来拥抱未来,如果我们能见证未来所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这是我们非常幸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