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至
今天吃药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关于心与坟墓,关于如何在限制中求索。
3月25日,读完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这一年读的第三本书,历时5小时42分钟。这是一本适合反复读的书。
“上帝为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过程。”
对于一件事情印象深刻是因为自己感触颇深,或是对自己有着深刻的影响。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当他得知自己终将注定坐在轮椅上度过此生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予他内心安慰的就只有地坛和文字了。
“这么多年我在这园子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恓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在这本书中,字里行间的描述中很多时候都流露出他当时的心境和内心的挣扎的情绪。在《我的梦想》这一节内容里面,他说他的梦想是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的意义的灵魂。如果生活的灾难就降落在你的身上,使你不得不去面对这一切,你不得不去做好自己的准备,哪怕有那么一刻你开始迟疑,你面对的困境就有可能打败你,占领你的思想意识。可是我读完觉得庆幸,作者终究没有成为那个决定自暴自弃的人。
我记得过去的时候,姥爷家的隔壁住着一户人家。那家人姓刘,有一老爷子和我姥爷年纪相仿,他的儿子不能说话。我们也许不能够去理解如果一个人呢不能够说话那该有多么难过,很多事情不能够用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达,而自己内心的情绪也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来倾诉来表达。所有一生的孤独寂寞都要就此承受,我想不到这是怎样的重量,这和失去行走的能力抑或是可以等同的。但是后来,他通过奔跑来释放自己,后来加入体育队,进行体育训练,跑马拉松,到目前已经收获了无数的奖牌。如果注定这一生所有的孤独都将成为要背负的东西,那么不管怎样你都要有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毕竟人生漫漫。
“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我喜欢这句话,活着不是为了写作,活着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写作是为了活着,是因为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健康完整的躯体,在失去很多都可以享受的东西的时候,能够有一个事情维持生命,维持活着的意义,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就像那飘在窗户外面的最后一片叶子,久久不肯落下,就只为延续一个生命。自从他坐上轮椅之后,写作就是他的那片生命的绿叶。
就像我家隔壁的哑巴,在奔跑中努力找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实感。唯有那些难以面对的痛苦才能够提醒你这生命之不易。我想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最为难过的时候才会体会到这痛苦并不是唯一的,只要你肯去寻找,那样的日子你会发掘出自己另外的模样。
“一些当时看上去不太要紧的事却能长久扎根在记忆里。”
我到现在还能够记得书中他说他自己最不能够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当他奶奶举着报纸小心凑到他跟前问他:“你给我说说这段是什么意思啊?”当时他说他看也不看就说,您学这有什么用,您以为把这些东西看懂了,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了?
其实这件事情能够触动我是因为我也曾经出言不假思索,伤害到自己最亲近的人,那些微小之处的伤害总是更能够轻易地打击到内心脆弱地地方。所以从那之后,我就知道言语在表达爱意的时候使用起来如此贫乏,难以言表;但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无形之中如刀如刺,中人肋骨。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实。
“有些事情,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够忘记。它们不能够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