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有什么可能?
作者埃里克森博士提出,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刻意练习是迄今发现的极其强大的学习方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他潜心研究了各个领域的牛人成才的过程,比如运动员,医生,教师,象棋师,钢琴家发现看似有天赋的人,其实背后都进行过大量的练习。
所以他说成就来源于正确的练习,不是天赋。比如莫扎特7岁就能够进行循环演出,他的身高刚刚够到大提琴的顶部。人们说他很有天赋。他很小就能识别每个音符,哪个调子。每种乐器弹出来的调子也能分辨。经过仔细了解发现,他从小就在浓厚的音乐氛围当中长大。他的爸爸就是一名有中等天赋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莫扎特从小就经过了很多的音乐熏陶和练习。甚至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放弃了音乐教师的职位。在家全职带莫扎特进行音乐训练。所以他说,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比如完美音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几乎每个拥有完美音高的人,都是从小就接受音乐训练,通常在三四岁的时候。东京的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对6岁前的孩子进行几个月的训练,教他们通过声音辨别钢琴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旋。结果参与的孩子都培养出了完美音高。
什么是刻意练习?
通过持续正确的方法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做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相关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刻意练习建立心理表征的过程。从小白到大师就是把知识和技能通过刻意练习,在大脑当中建立心里表征的过程。
不断扩大舒适区的过程。不同的人适应能力不同,对待舒适区的方法也不同。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一个个实现。对待抗压能力弱的人更合适。有好的反馈才会持续做下去。比如对有基础的人,要走出舒适区才能发挥创造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跳出舒适圈。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和行动方式。重复的练习并不能使人进步。比如一名教师教书20年就一定比教书五年的技能更强吗?就好比一名在30年时间里一直用同样的方式弹同一些曲子的钢琴家。这种重复的天真的练习不会使他技艺精湛。只是在白白浪费时间。有目的的刻意练习才可能提升:有明确制定目标,专注,有反馈,走出舒适区。
埃里克森说成功需要练习时间,更需要联系方法,以及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调整练习方法。一万小时定律只能参考,不是绝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不同,比如比如开车这样的小技能并不需要一万小时练习,而小提琴演奏家要练习三万小时以上。一万小时只是奋斗的开始。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想取得非凡的成就,成为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才有可能。
从小白到大师的四个阶段 任何新手成为大师都有一个路线,先是兴趣,然后认真,最后可以练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行动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兴趣是做事能给你好的反馈第二,变得认真,有人给好的反馈,比如赞美,才会持续下去。第三,学会专注,全情投入。积极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征,通过大量练习掌握众多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第四,创新,磨合自己的技能方法,达到熟能生巧。巧就是创新。
建立积极的心理表征,过程需要经历四个步骤:1,树立目标,清晰的目标很重要。完成的标准等。2,持续的练习,使人坚持下去的是习惯,不是毅力。3,导师反馈,一个好的导师能够给予的反馈,及时纠正你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4,不断地迭代,及时调整练习方法才能持续提升。
大师跟新手的重要区别,就是他们掌握的心理表征数量和质量有巨大差异。所以创建心理表征对刻意练习实现目标非常有效。
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掌握某种技能超过90%的人,从而成为某行业或领域的有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专家。这样才有可能跑赢时间,领跑时代,我们才会有所谓的诗和远方的生活。
———by 06分会2组015 未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