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打幼年记事起,我就有缘结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朋友。
如今陪伴在我身边的诸位知己,也多是异乡人。是他们的多元素文化背景和迥异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我们之间的互相吸引和弥补,让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么多年,一路风雨兼程,春去秋来,四季轮回,因有你们的陪伴,我不孤独。
在此举例一、二;略表心意。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是B型血,巨蟹座。至今我们已经相识14年有余。
他离乡背井来到上海,也已经近20个年头了。
家乡的口味在潜移默化的日常习惯中被我们这些喜食清淡、甜食的吃货们逐渐改变了。
他说如今回家过年都吃不惯当地的口味了,辣得他直胃痛。
每每提及,我们都嫣然一笑。
似乎很有默契地朝他眨眨眼,意思是恭喜你,成为新上海人。
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件趣事。几年前他乔迁之喜,众好友上门恭贺。商量好在某个公交车站会合。
也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的冬日,只见他穿一身睡衣,脚上一双棉拖鞋就出现了。
笑得大家花枝乱颤、前仰后合。
我娇嗔道:“你怎么穿睡衣就出来迎接我们了?”
他振振有词地回答:“上海人不就是这样出门的吗?阿拉现在是上海男人了。”
我竟无言以对,不过也甚觉有几分意思。
二、刚柔并济、孜孜不倦
2006年夏,是我友谊大丰收的一年。那年我同时结交了三位来自北方的好朋友。
她,A型血,天平座,比我大三岁。外表柔弱,内心坚毅。用了近20年时间在上海立足、成家生子,如今也算得上是一枚“中产”。
就职于某知名企业,工作稳定,孩子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典型的贤妻良母。
她性格内敛、沉稳,不擅长表达感情。当年我们在一起工作时,我外热内冷,她则和我完全相反。所以我们是性格十分互补的一对搭档。
她曾陪我度过生命中的“蓝色雨季”,也曾在我最需要协助的时候,挤出时间帮我一起度过难关。
如今我们虽不常见面,但彼此牵挂对方的心意未曾改变。
如今她家务繁忙、工作蒸蒸日上,甚少回北方过年了。
她把母亲接来上海共度节假日的频率,反而越来越高了。
我想真正的朋友关系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她利用业余时间也积极探索新领域。为了防止中年失业,她自学成才,只为了今后一切都靠自己努力争取。而不是依附于丈夫。
她是一个踏实、有进取心的女子。
三、英雄本色
他是B型血,狮子座。不熟悉他的人都会误以为他是一个内向性格的大男孩。
我只觉察他忧郁的眼神里,内心激情澎湃,蕴藏厚积薄发的力量。
当年他也是学霸一枚,一分之差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
后机缘巧合,与我们成为同事。
他在现场默默奉献了N年,终得一个契机,调往办公室工作。
他又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以至于后来主动选择放弃优渥、舒适的稳定工作环境,独自前往生僻、小众的领域发展。
如今也靠自己白手起家,在上海拥有了一番新天地。
他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在感情世界里有着乌托邦式的完美主义倾向。
从前我们常在一起玩耍,如今由于工作原因,居然有个二、三年没有照面了。
但在朋友圈里,我还是默默感受到了他的关注和对我们几人的牵挂。
来到上海后的这些年,他们都求同存异,主动融入这个中西方文化并存的美妙魔都。
我知道他们真心热爱着这座给予机遇和发展空间的城市。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也因新移民的不断涌入而日新月异、焕发出迷人光彩。从家乡到沿海商业城市的距离都是千里之外,一辈辈人不间断地迁徙,奔波;才会感知智慧世界的曙光。
是上海成就了你们;同时也是你们成就了上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尾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