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读书早已不是博取功名的唯一途径。可截止目前为止,几乎所有人还在为所谓的成功走这千篇一律的道路。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要读书?
书是一种记录,记载着事件,感情,学术论文哲思,艺术等等。它历史悠久,虽不比现在的电子科技更快捷方便,但其底蕴深厚也是快捷方式无法比拟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先生的这句话是连小学生都烂熟于胸的名言。名言之所以为名言,是因为这一句简洁抽象的概括,形象地表达出了书本存在的意义。小说也好,是个也罢,在面对着这仅在纸上跳跃的文字时,人们的内心会泛起波澜,种种情感会被勾起,不同的问题会被思考,它可以触动心灵,触及灵魂。当人类开始思考,便会有问题被发现,然后被解决。如此以往,人类社会必将向前迈步。
一本著作的创作过程或背景往往并不简单。曹雪芹呕心沥血半辈子,才有了《红楼梦》这部传世佳作;司马迁忍辱负重十几年,才有《史记》供今人参考;李时珍的毕生心血只成就了一本《本草纲目》……这些人,他们花了大把时间去完成一本书,拼的是命,为的是给后人留下点什么。这与那些快捷资讯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的人们总认为自己不清楚时事新闻,不了解当下的网络流行词汇就是与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脱节。殊不知,这个社会也因此慢慢跟不上了历史的脚步,失去了它应有的变化,就像化了茧的毛毛虫忘记了破茧而出。
读书的意义在各种“风起云涌”中屡遭质疑,总有人说这样的话:“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十年后你一定不会记得小学课本里讲过什么。”从一方面来讲,十年后的确鲜有人依稀记着小学的语文课文;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不会有人记得自己十年前的午饭吃了什么。但毋庸置疑的是,吃下去的东西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有的融入骨血之中,有的在需要时被发挥出来。读书亦是如此,至少在面对夕阳西下时能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卧槽太他妈好看了。”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读书没什么意义也不是凭空而来。如今信息技术发达,社交平台广阔,有想法的人随意发表这见解,没想法的人随波逐流地人云亦云。今天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明天某高校毕业的高材生给某小学未毕业的老板打工了,后天读书没用啦……如此这般的花式新闻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空间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声音,连想要潜心读书的人都在渐渐失去安全感。然而,这恰恰是自以为是的盲点。这本常常出现在数学考卷中,看似是几个问题,实则是函数问题。而人们需要做的是看清问题并解决它,不是一昧地推卸责任,懦弱地寻找借口。倘若读书真的没有意义,我泱泱中华何以昂首跨步走过五千多年?所以其实大道理人人都懂,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软弱无能罢了。可与其痴人说梦,何不先完善自身?
既然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处于问题之中的人要做的便是独善其身。现在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是因为大家并不了解所学的一切有何意义。但就目前来说,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在寻找入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所学的知识看似繁多,实际上都只是皮毛。为何不精于一门呢?因为生活充满可能。赛车手看似是一个人靠经验与直觉取胜,但实则有一整个团队从旁辅助,保养赛车、制定战术的人各不相同,但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哪一种人,那为何不多给自己一个机会呢?学校的初衷是为学生打开多个入口,考试也只是为确认大家是否清楚入口的位置。至于未来众人选择进入与否,就要另当别论了。
综上所述,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并没有固定概念。可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独特的定位。那么首先要做的便是定位自己,其次才是寻觅。若寻觅无果,质疑才会理直气壮。而不是空口无凭,草草发泄,多看两眼,只会觉得无比的荒谬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