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和活的时候状态一致。通常,组织在被剥夺血液营养物质供应后,会立马进行降解。细胞内细胞器膜破裂释放出的酶、特定物种本身存在的细菌等会导致自溶(autolysis)。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必须通过沉淀、共价结合、或者交联到非可溶性的成分中来防止其降解。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剂会对组织造成不同于其在水相的变化,这些变化通常包括,收缩、膨胀、硬化等。例如,10%的福尔马林最开始会导致轻微的膨胀,处理的过程中体积会缩小20%-30%。
固定的种类
可以通过化学、物理的方法实现组织的固定。
物理方法
加热(微生物样本用的多)、微波、冻干(组织化学中应用广泛)
化学方法
将样本进入固定剂中(immersion fixation)|| 小动物器官灌注固定(perfusion fixation)|| 多聚甲醛/四氧化锇 可被用于蒸汽固定/冻干固定组织
一些常用的固定溶液有多种试剂组成,比如,醋酸可用来抵消乙醇造成的皱缩
固定剂的分类和固定的机制
固定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目前还没有充分理解。传统的固定剂可分为促凝剂、非促凝剂。促凝剂促进蛋白质形成网状蛋白链,非促凝剂作为添加物和蛋白质形成交联,形成不通透的胶状物。
机制1 :变性
通常是脱水剂造成,如酒精、丙酮。脱水剂取代组织和细胞中的水,导致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变化。外界水对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区域的压制消失,疏水区域的占地面积增大。亲水区域中的分子通常通过氢键松散结合。水去除后,这些结合也被破坏。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变化导致其溶解性的变化,使得水溶性蛋白溶解度不可逆的降低。
机制2:增加及交联形成
非促凝剂的固定剂和蛋白质及其他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与之结合。这些试剂具有反应活性,可以和各种化学基团结合,导致结合位点电荷变化。从而导致随后染色特性的变化以及改变其解构和溶解性。比如,用甲醛固定的组织很难用伊红染上。因为甲醛和氨基反应形成亚甲基桥,从而不能结合到带负电的分子如伊红。
戊二醛的作用更强 →→用于固定电镜观察样品。
抗原修复 是因为某些固定是可逆的。要保护抗原性时要考虑固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