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产品版本:Q音(v10.17.6)/ 网易云(v8.5.3)
一、产品定位
Q音主打官方明星潮流音乐。目前在国内,腾讯音乐TME体系是拥有最多的音乐版权资源的平台,并且联合腾讯视频自制很多音乐类的综艺节目,所以平台属于PGC模式,产品最大的优势的就是曲库资源丰富,重点在音乐内容和质量上,发展粉丝经济。
二、用户需求
Q音是老牌的国民音乐,用户群覆盖面广泛。但从产品发展粉丝经济的角度来看,目标用户是粉丝群体,其中95-00后的迷妹是粉丝主流,他们不同程度地为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偶像投入一定的时间和消费,来获得娱乐满足。
用户行为特征分三类:
(1)轻度粉丝:重点是听歌,选择性消费;
(2)中度粉丝:只为偶像音乐花钱,关注偶像动态,购买专辑、听演唱会、周边、代言产品;
(3)重度/狂热粉:除了花钱和关注,还会组织粉丝团参加应援、剪辑音视频等方式支持偶像;
粉丝的核心需求是: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找到同伴、与偶像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
三、竞品分析
国内另一大音乐平台是网易云,它的产品定位是原创独立的小众音乐,主要通过吸引同类音乐爱好者聚集形成音乐社区,用户情感共鸣比较深,产品重点在乐评、UGC歌单上。和Q音相比,网易云的音乐版权和资源不足,所以平台开始培养自己的音乐人,并探索很多音乐互动模式,比如LOOK直播、播客、音乐游戏类的K歌房。
网易云目标用户分两类:(1)内容发布者:音乐人、主播;(2)内容接收者:听众。
前者注重展示自己,希望获得关注和收益;后者则是为了获得听娱享受,所以平台为了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和增强他们之间的粘性,产品更注重用户玩法和互动,线上娱乐性较强。
Q音和网易云的产品定位、用户需求不同,设计策略和方式也有所差异。
四、功能交互设计
(一)亮点设计-动态音乐视频播放页
最初Q音播放页是以传统的音乐专辑封面进行设计,把「音乐影片」播放功能放在了「更多」工具栏的第二层级中,但现在它把影片模式这一功能提前,作为默认开启的音乐视频。它为什么会这么做?
1、设计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原因是要音乐视觉化,把声音和画面结合让音乐“看得见”,听的人有代入感,他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意境,也更容易理解这首歌的含义,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比如,在案例截图中,仅通过一个表情,就能很快把人带进这首歌的情绪;再结合歌词,一下就能明白歌曲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画面带来的感染力和冲击感是很强的。当用户对音乐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下意识会去寻找和了解与这首歌相关的更多内容。
它带来的价值是:
(1)从产品角度来说,就很容易推广和分配音乐资源,为用户做推荐,引导他们发现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甚至可以在此活跃节点,针对用户的听歌体验推荐一些专享的会员服务,也更容易被用户买单。
(2)从用户角度来说,也能满足欣赏音乐的需求,获得一次丰富的视听体验。
2、设计结构-音乐视频播放页如何设计?
(1)选择性剪辑重点内容,用短视频形式展示
目前平台的音乐视频主要有两种内容:MV、影视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时间长,具有故事性,一般是横屏的中长视频。但一首歌的时间只有几秒-几分钟,很难在短时间里表达完整的故事,而且横向的画面在手机竖屏听歌的情况下很难被看清,影响观看体验。
所以Q音的做法是:
①重点挑选人物场景,把精彩的片段串联起来,接近故事的完整性;
②对于很难表达歌词的地方,就用少量写景写意画面过渡;
③通过全屏放大画面细节,确保用户在竖屏听歌的情况下,用短视频的方式快速看到关键的内容,进入到歌曲的气氛中。
(2)优先引导视听体验操作
因为每个人对声音的理解和承受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快慢、设备材质,都会影响人的听歌感受。如果能设置一个符合用户心中理想的声音,再结合视频画面,会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提升听歌的质感,很符合听歌的需求场景。
针对这样的需求,Q音提供了一个定制化的个性服务「银河音效」功能,帮助用户建立自己专属的声音。而音效本身也是个会员增值服务,当它触达用户活跃的需求场景时,用户愿意为听歌体验开通付费会员的购买意愿就会很强,所以在Q音在工具栏设计中把音效的位置靠前,让用户注意并使用它。
所以,从Q音播放页的设计能看出,产品很关注音乐的播放质量及用户感受,并且注重在听歌路径的关键节点引导商业转化。
3、问题与优化
音乐视频播放的目的是为了让吸引用户听歌,发现更多的内容。目前播放器采用TAB文案切换的导航结构来展示内容,优势是清晰、有独立的页面,扩展性好;缺点是有隐蔽性,一般合适次要的信息展示。
而人在看视频时,视觉的中心点一般聚焦在屏幕中间,这是用户容易触发点击的区域。从用户点击短视频是为了想了解更多内容的需求来说,当前区域可以作为引导观看视频完整版的入口。
但现在的点击交互逻辑是,点击中间屏幕后突然切换到专辑封面,和用户的预期不相符,也很难找回切换动态视频的入口,需要重新打开工具栏开启播放影片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引导用户观看的视频的路径存在问题。
优化点:
①根据用户心理预期,点击后短视频区后,在当前页底部滑出相关的视频列表,既不会打断当前听歌播放的节奏,也能让用户自由选择观看内容。其实这里也是对应了原有音乐封面中右下角的小视频推荐,只是内容展示的场景和交互方式不一样,但观看的体验是一致的。
②如果视频内容和封面专辑有关系,可以在旁边有明显的图标点击切换,减少用户对页面变化产生的误会,这比只用小标签标标注视频更容易让人理解。
(二)好的功能设计-音乐搜索
现在智能搜索的模式已经很常见,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时,产品就开始根据你听歌的喜好、历史浏览数据、大众热词综合显示结果,所以搜索解决的已经不再是找歌的问题,而是更智能化针对不同的人做内容推荐。但是搜索有多种场景,不同的人、搜索的习惯、环境不同,得出来的结果的也会不一样。
1、用户搜索场景
(1)精确场景
用户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输入的关键词比较完整,可以直接定位想要的答案。比如:要听某个歌手的歌,搜索词通常为“歌手+歌曲”组合格式;
(2)模糊场景
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因为懒、所处环境限制(路上/学习工作)、其他原因,不愿意、不方便写完整的搜索词 ;②用户不知道想要什么、不知道完整的信息。
他们都有一个行为特点,输入的关键词比较零碎(比如仅歌手/歌名、某个词/某句话),需要从结果页再次寻找答案。
第一种精确场景比较好理解,但更多人的还是属于第二种模糊场景,因为不会有人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一个复杂的关键词要怎么写,他们更愿意自由地输入,所以不同的词和完整度都会影响结果。为了让答案匹配用户查找的需求、减少筛选结果的时间,平台需要设计搜索的逻辑,对零散的搜索词做解读和过滤。
2、设计逻辑
(1)策划场景,优先匹配用户关心的内容
比如,搜歌手为例。在结果页中策划了音乐场景,展示歌曲、视频、专辑,满足用户线上听歌的需求;还策划了O2O的场景,比如歌手近期的演唱会、扑通小组。为什么这么做?
原因就是考虑到粉丝用户有了解偶像、寻找同伴、能在线下组织应援近距离接触偶像的需求。
所以在用户模糊搜索的情况下,平台尽可能形成一个线上到线下完整的听歌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分类展示他们想看的结果;同时,搜索作为另一个活跃的高频节点,在这个环节推荐专辑、演唱会,可以增加宣传和曝光,促进用户订阅、票务购买。
(2)确定场景穿插的位置、信息优先级
要怎么确定?主要是根据关键词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结合商业收益的规则来定。比如:
①搜歌手名字,默认判断用户是要了解歌手这个人,优先展示人物最新的动态信息,再展示单曲列表。
②搜歌曲名字,默认判断用户是要听这首歌。但在曲目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重名、翻唱的情况,为了解决用户选择困扰、平台推优资源,以及现在推崇的知识版权,平台优先展示价值权重较高的信息来匹配结果。比如人气播放量较高的原创歌手、专辑MV这类音乐内容,Q音首先推荐当下年轻、热门的正版音乐,从新到旧排序单曲,从细节上过滤干扰信息。
(3)自动补齐联想词,预判用户意图
Q音把联想推荐融合在搜索里,当用户在结果页选择播放一首歌、并对这首歌有兴趣时,此时他们会产生两种行为:一种是进入歌曲播放页浏览详情,另一种是继续使用搜索功能查找关于歌的信息。但是这些操作会增加用户找歌的时间,听歌路径也会变深。
针对这个场景,平台设计在结果页中,当用户触发一首歌时,自动根据这首歌展开二次相关的搜索词,比如它的专辑、歌手组合、相似歌曲,这些都是和音乐关联性较高的内容,帮助用户更具有指向性地寻找结果;同时,这个设计也是平台对音乐资源做更细致的分配。
3、问题与优化
针对精确搜索的场景,既然用户搜索词完整,那就应该减少他们操作路径和时间,直接看到结果。目前是通过进入结果页找答案,路径较深。
优化点:
可以在读取关键词时,搜索下拉框直接显示播放,用户不需要进入更深一级的结果页就能完成听歌任务,提高用户转化率。这样的设计,也适用在模糊搜索下给用户做播放推荐,比现在用标签标注的视觉引导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