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味道浓了,迎春花也努力的履行着名字的义务,见缝插针般的在温暖的角落宣告着春天的到来。就连那看着光秃秃的枝条也都浸染了春色,改变了颜色,萌发出很不起眼的芽蕊,似乎按耐不住蓬勃生机,争相表现一番。
环境和社会就像互不干涉的两条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
精神病医院里,一年忙过一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无一例外的带着焦躁不安和匆忙神情。这里的繁忙恰恰反应了社会压力的增大,还有心理卫生重视程度的缺失,再有就是大家对心理学知识的贫瘠。
陪朋友孩子就诊,花季少年,各种原因,崩溃在高中学业面前,要死要活,脾气暴躁,生活懒散,对学习丧失兴趣,对人生无限迷茫。年轻化,这已经是一种趋势。
至于原因,不去妄加论断,通过与其父亲的简单交谈,感触颇深。普世存在的情况,或许也是发病原因之一。
工作性质的原因,其父亲一周只能休一天,早出晚归,晚上回家,孩子睡了,早上走时孩子没醒,大抵如是,基本没有与孩子一起交流的时间,辛勤付出的结果就是,家庭条件都不差,为了弥补精神上的关爱缺乏,物质上给予绝对的满足,结果是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很不理解,一脸茫然,什么都给他最好的,怎么还能这样?怎么这么矫情?事实真的如此么?是他们想的那样么?
物质的富足,只能锦上添花,不能作为生存要素。
孩子需要的,恰恰是精神层面的关心和关爱。与父母的交流和互动,从中得到的理解和安全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港湾。
反过来想,倒是很不理解很多家长的做法,简单算一笔账,传统观念下的中国父母,大多努力的归宿还是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无可厚非。给孩子最好的条件,包括吃喝住用,学校培训,正是基于这些才有了天价学区房之类的现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无伤大雅。然而,恰恰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犯了低级失误,没把握住孩子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没有把孩子最根本的价值观扶正,结果就是,无限的物质堆积在不牢固的根基上,随时有崩塌的可能,很多孩子都倒在了这些本末倒置的关心关爱上,不禁令人唏嘘。家长们,你们如此操劳忙碌,真的值得么?造成这种结局,图个啥?哪怕是对工作稍微放一下手,对孩子哪怕多一点点关心和了解,或许都会截然不同吧?贵为各个行业的翘楚,这个帐不会算不过来吧?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就有很多人,打着为孩子奋斗终身的旗号,摧残着孩子的青春,耽误着孩子的童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更可悲的是,自己还莫可名状,一头雾水,自以为面面俱到,想不出个道理来!
每每看到这些祖国的花朵毫无生气,唉声叹气,没有了年轻人的朝气,丧失了本该属于花季雨季的绚烂多姿,着实让人心痛。
投资孩子是最好的投资。
这个投资不单是物质上的投资,心理健康和精神上的投资才是根本。
为了孩子,请家长们一定算好了帐。极端一点讲,工作即便没了,还可以再找么,孩子,健康没了,就无法弥补了。孰轻孰重,应该很明显吧。
更何况,出现问题的往往家庭条件都很优越,即便不工作甚至都吃穿不愁的,是不是有点奇葩?
不要等到无法挽回才后悔莫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杜绝不可逆损伤,算好了这笔看似无法割舍的糊涂账。
同时,也呼吁当下的教育系统,在学业至上能力至上升学至上的传统观念面前,更多的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呼吁家长们真正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为祖国的花朵绚丽绽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