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了一段视频,多年前李安导演在拍完“家庭三部曲”中的《喜宴》之后接受采访时,说了一段话: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爱,同时也爱我就够了。”
李安导演的这个观念和《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作者:高志宏、徐智明夫妇毕业于北京大学,二人以自身丰富的家教经验为底色,将多年的教子心得结集成书。提出了一个基于“合作”而非“强迫”的家庭教育理念,特别是指出和纠正了很多中国父母的家教通病,指导父母去摸索真正有益于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他自己”的合作方法。
作者提倡做充满爱意的父母,“多施爱,少失控”。
01 理想的亲子关系,是爱的互动
在作者家中,“孝顺”二字是个禁忌词。他们从不和孩子谈论孝顺,因为作者认为:
1、生儿育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不是需要孩子偿还的“恩情”;
2、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需要被尊重;
3、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宝贵的应该是对彼此的爱,而不是以“孝顺”为名的捆绑。
所以,在本书作者和李安导演看来,中国自古以来的“孝顺”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而实际上,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02 不做低服务型父母
很多时候,父母把孩子爱哭闹、容易发脾气、孩子粘人等问题,归结于他们遇到了一个高需求宝宝。作者认为父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低服务型父母?
“我忙着呢,我很累,我做不到,我不会,我没办法,我就是这个脾气,我为你含辛茹苦,你欠我的”,如此心态的父母,是典型的“低服务型父母”,他们缺乏为孩子奋不顾身的慷慨和勇气。
03 你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你对孩子的态度
你认为生活是美好的,一粥一饭都值得欢喜,那么你眼中的自家孩子,就是同样美好的。你认为生活是丑陋的,那么你眼中的孩子,就是不听话让人厌弃的。
你认为你的努力可以让不完美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么你也会认为孩子不完美没有关系,这是你的责任,你可以去学习,帮孩子一点点改变。你认为生活如此糟糕,无能为力,那么你眼中的孩子也会是如此糟糕,让你完全不知如何应对,只好任由他去。
你等待天赐的美好生活,就会等待天赐的完美孩子。你说“我自己就这样了,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这样。”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要育儿,先育己。有更好的爸妈,才有更好的孩子。如果说育儿有捷径,这就是最大的捷径。
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04 爱的尺度:宠爱不溺爱
表姐儿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表姐竟然还在给他喂饭!我看到这一幕时,震惊不已!我问表姐为啥孩子这么大了你还给他喂饭呀?表姐不好意思的笑了,眼睛里满是对儿子的宠溺。
后来表姐一家想办理移民,在新西兰生活了一个月。回来之后,孩子性情大变,自己的事情坚决不让大人插手,都自己独立完成,写作业也比以前认真积极了很多,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而且孩子变得特别自信快乐!这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孩子发现新西兰的同龄小伙伴们都非常独立和自信。表姐和姐夫也在反思,对孩子到底什么尺度的爱,才是真正健康的爱?
不过分满足需求,不满足过分需求,让孩子学会等待,让孩子学会体恤,你能做的我不代劳,教孩子尊重父母和其他长辈,玩儿可以,“作”不行,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把握好这些尺度,宠爱就不会变成溺爱。
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05 改变 “有毒”的家庭氛围:拯救孩子,放过自己
有些人因为艰苦的成长路径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他们本身缺乏幸福快乐的能力。当他们以这种状态成为父母,就会不可避免的给孩子带来伤害。
父母的暴躁、阴郁、争吵、冷战、暴力、抱怨,还有糟糕的大家庭关系,都会毒化家庭氛围。父母对孩子的迁怒、打骂,包含着怒火与厌弃。这些饱含怒火与厌弃种子会长成无形的杂草,以想象不到的方式侵入孩子的生活,这些伤害会成为孩子成年后的心理负担,如影随形。正如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所说:“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作者建议:发脾气前,踩下刹车。
1.有足够多的理性,在失控前一秒钟,想一想发脾气的后果。
2.有足够多的建设性,在失控前的一秒钟,想一想“发脾气有用吗?”
3.不那么“执拗”,不非得让孩子顺从自己的安排,适时学会让步。
4.随时反思,“我是不是在对孩子迁怒?”
改变,既是拯救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06 陪伴最好的状态,就是彼此身心安宁
“妈妈就像是孙悟空,一路坎坷,不畏艰险,吃喝拉撒全负担,有时还费力不讨好。爸爸就像猪八戒,没什么用,一不小心还可能被妖精抓去了。”
这个形象的比喻,是很多中国家庭状况的真实写照——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且不说孩子感受如何,父母一定会因此失去育儿生活中大部分美好的体验。育儿其实是对父母的成熟度和抗压能力的一种考验。孩子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状态的投射。大人安定从容,孩子也会安定从容,大人紧张焦虑,孩子也会紧张焦虑。焦虑的两方对峙,自然很难有彼此身心安宁的亲子相伴时光。
和孩子一起制作传统美食,和孩子一起讨论旅行计划的目的地,和孩子一起DIY有趣的小物件儿,一起制作植物标本等等,都是温柔的陪伴。
努力做温和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动手打造生活的美好质感,坚持一些温柔小事情,和孩子一起享受那些柔软的小时光,不带压力的陪伴,才能滋养孩子。因为,爱比焦虑更有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07 总结
这本《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是高志宏、徐智明夫妇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育儿经验沉淀,再把在社交平台上与各位爸妈讨论的问题进行过滤,融合而成的育儿手册。书中所体现的家庭价值观对比当下的大多数家庭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小孩子最初的存在感、安全感和价值感,就来自父母。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请多施爱,少失控。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拥有温暖一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