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智慧,都是在形容一个人的脑子灵光或者高智商,但是这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感情色彩到使用场合,从字面意思到深层含义。我想借此篇文章来表达一下个人对二者区别的理解:
它们常用的夸赞对象不同。我们一般用聪明来形容小孩子或者年轻人,表达喜爱或者称赞之情;而智慧常常用来形容老师,长辈或老者,除了赞叹,还包含着尊重或敬畏。
它们的使用场合有所不同,相比于智慧,聪明更加口语化,更加容易脱口而出。不信的话,你同时讲出“这人好聪明”和“这人好智慧”,就能体会其中的细微不同。
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聪明可以是直接的赞美,也可以是反语,包含讽刺,挑衅的意味。比如“耍小聪明”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讽刺语,而当聪明包含贬义的时候,它便和“欺骗”,“狡猾”,“心机”,“奸诈”,“谄媚”等等词语产生了联系。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编瞎话而不易被拆穿,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勾心斗角,揣摩他人心思。因此,这何尝不是一种负面的,低俗的,邪恶的“聪明”?而一般情况下,智慧只包含正面的,褒奖的,高尚的感情色彩,而很少有人能够达到“智慧”的层次,它除了高智商之外,还包含一种饱经世事,久历沧桑过后的淡定从容,不慕荣利,豁达大度,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看待事物的长远而独到的目光。因此,我们才会把智慧归结为用来形容伟人和长者的词汇,比如孔子心怀天下的智慧,庄子超然世俗的智慧,毛主席雄才大略的智慧,邓小平开放创新的智慧……
它们的境界和内涵不同。仔细品味,聪明仅仅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我们可以因为一个人的一件小事,一个抖机灵就大声叫喊“好聪明啊”!却不会轻易的说出“好智慧啊”这句话。因此聪明也不可避免的充斥着世俗之气——人人都可以被夸聪明,事事都可以体现聪明,聪明的界限不够清晰,底线不够明朗。而智慧的境界和内涵,则可以实现无限的扩展与延伸。它是一种除了智商之外,还能够在精神和心灵上得到升华的境界,时常包含一种“不可与人说”的神秘,只有当事人能够理解和通彻。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里,人人都在嘲笑愚公笨拙,却不知道愚公已经参悟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智慧。
当你理解了聪明与智慧的区别之后,就不会再因为别人随口而出的一句聪明的夸赞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因为聪明并不是一件太值得骄傲的事,它只不过比愚钝高明一点,而聪明用在错误的地方,则会变得比愚蠢更加悲哀和低劣。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