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为曲忌的《重力越过白鸽》所做的序,电子版已经可以通过亚马逊的kindle、乐天的kobo下载,纸质版也可以在亚马逊等网站预购了!亚马逊订购地址如下:《重力越过白鸽》
还记得第一次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近距离接触,是刚来西班牙不久,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流连往返,只有疲惫的双腿在提醒着时间。电脑的相册里,至今仍保留着那时候用不太清楚的手机所拍摄的照片,而那些画仍保留在脑海里,时不时出现。
不用去百科里去查什么叫超现实主义,它是你看了、读了之后便会立即明白的东西,它是人内心里最不受约束的想法、观念、意向和梦境。用一句话概括:超现实主义离梦很近,离现实很远。
有人说,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
我不同意。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出现之前,西方文学艺术史中不乏这种离奇的虚构,怪诞的幻想,只是大多时候被当作了一种艺术家的精神扭曲,或是受到了异端与魔鬼的诱惑。从圣经中的《启示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间乐园》,人类喜欢这种神秘而无法表达的东西,喜欢在恍惚与梦境中寻找征兆,解释预言。
只是弗洛伊德,在梦的研究中给予了一种理论上的支持,并将其与无所不能的“力比多”联系在一起。没有弗洛伊德,也会有超现实主义。并且,弗洛伊德的影响,在被驱逐出心理学之外后,便只剩下在文学与艺术领域里糊弄人了。
但我们并不需要他。
普通人看展览、读文学作品,总是带着问题去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如何解读作品?哲学一点的说法就是,读者总是带着意向性的目的去的,试图通过作品去解读出来一定的意义。
这样的观看与阅读目的本身没有错,但这种方法却在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之后,失去了作用。当代抽象艺术总是在试图打破这种阅读与观看方式,拷问着观者的耐心与审美,以至于在普通人看来,艺术变成了胡搞。
正是普通人缺乏耐心与拒绝艺术家的拷问,艺术批评家才会给各种各样的流派冠以各种“主义”,并以一种或几种理论,作为这个流派的“官方”解释。所以,弗洛伊德才成了超现实主义的“官方”解释和“标准”的艺术评论方法。
其实,我们不需要将超现实主义解释为性欲的表达,解释为本我通过自我的关卡所呈现的扭曲。超现实主义可以是怪诞的、可以无法表达,也可以没有一致的解读,但唯独不必要的就是弗洛伊德的理论。
在博物馆里看达利、米罗等人的油画与装置艺术时,我脑中总浮现各种各样的念头,其中有一个就是这样的作品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
在绘画与文字之间,是不同的材质与表达方式,有着一道鸿沟。然而,超现实主义所要传达的东西,总归是人类共有的一种观念、思想和情感,那么也必然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述。
超现实主义文学最好的题材或许是诗歌,而且大部分时候也仅限于诗歌。像是获得过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希腊诗人奥德修斯·埃里蒂斯的作品,我自己也曾写过这样的诗。因为一旦以超现实主义风格写成小说,就会归入到其他流派之下,但这些风格划分的事,都是批评家的事情了,普通读者大可不必介怀。
第一次读到曲忌的文字时,我是很受触动的,其文字风格与其所描述的东西,不就是我在那些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所看到的景象吗?且不论这本短篇小说集是不是真正的超现实主义,但文字的离奇组合与不可思议的人物塑造,犹如达利画笔的梦境转述,令人不解又心生好奇,试图去揣摩其意。
这样的超现实主义小说是无法重述的,如同夜里所做的奇幻梦境,醒来之后,总是无法用言语说给第二个人听,同时也无法用任何一本解梦字典和百科来解释清楚。因此,读者不妨自己去倾听一下作者塑造的这一个个梦境。
国内也不乏出版社,支持实验文学和先锋作品的出版发行,但受限于环境和市场,一本这样的书从签约到出版,要走过漫长的一段路。甚至有时候出版面市后,作者的心境早已转换,先锋变成了“后锋”,实验变成了“尸检”。
伯爵出版社将这样一部作品作为出版社成立之后,首部推出的书籍,算是一个宣言,也算是给自我一个定位:我们出版梦想,也发行未来。
格列柯南/文